改变世界的科技,需要“发明家精神”来推动
新年伊始,消费者站在价格与品质的十字路口,迎接新的选择。
如今,人们已经学会在物质、精神和体验三方面寻求价值平衡,从“囤货思维”转变为“精品思维”:不盲目购买打折促销商品、更精细地规划每一笔钱、消费之前去多个平台“做功课”……
作为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领域,家电行业发展走向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也受到了持续关注。近日,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检测所副总工、正高级工程师岳京松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今的消费者倾向于理性消费,更注重自身的实际需求和产品的差异化价值,也愿意在这方面投入一些资金。”《2023中国高端家电市场报告》也显示,现在的消费者在家电产品的选择上更愿意追求“高品质”,而非单纯的“性价比”。
理性消费趋势的背后,是消费者对产品更精细化、高标准的要求。要在这样的消费浪潮中拔得头筹,品牌不仅需要懂“设计美学”,还需不断迎合趋势,推出更智能、具有更好使用体验的高质量产品。
作为家电行业国际知名品牌,戴森自2012年进入中国,就一直凭借前沿的产品技术在中国市场“圈粉”无数。如今,在新消费浪潮的冲击下,这家工程技术创新公司也正式步入了在中国市场的第二个十年。在最新的媒体采访中,戴森首席技术官John Churchill讲述了戴森“颠覆常识”的创新脉络。
成为一种生活符号
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6万元,相较2008年增长近60%,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同时,数字经济飞速发展,许多外资品牌通过电商渠道进入中国市场,改变着商业格局。快速崛起的中产阶级成为消费主力,多元化的消费观念逐步生发,享受型消费观开始兴起。
不管时代如何进步,生活中依旧存在难题。以家居清洁为例,人们发现市面上最常见的吸尘器依赖于集尘袋和滤网等附加配件,使用时气孔容易堵塞,吸力也易随着时间推移衰减。
此时,戴森的出现,无疑是吸尘器乃至家电行业的一次“破局”。2012年,戴森在中国正式推出搭载真空气旋技术的真空吸尘器,解决了一直困扰着他们的痛点。戴森吸尘器搭载的多圆锥气旋分离技术能够对微尘进行捕捉和分离,加上拥有极快转速、体积轻巧的数码马达,能够有效避免气孔堵塞,带来持久强劲的清洁功效。
戴森的技术布局覆盖多个品类
由此,中国消费者对吸尘器的认知和家居清洁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吸尘器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也迎来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0年的十年中,我国家用吸尘器普及率从8.9%提升到了19%。与此同时,戴森也不断根据消费者实际需求对其吸尘器产品进行技术迭代,在无绳化、轻量化、智能化的趋势下,从吸力持久、过滤干净、轻巧易控、灰尘可视等多个维度不断提升消费者的细节体验。
“颠覆”不只发生在家居清洁领域。
2012年,戴森推出的无叶风扇让中国消费者眼前一亮:其简洁的圆环构造摆脱了容易沾染灰尘的扇叶,既让日常清洁打理变得方便快捷,又有效避免了高转速的扇叶给孩子和宠物带来的潜在危险。
2016年,戴森在中国发布了极具辨识度的Supersonic吹风机,凭借“颠覆常识”的产品设计,高效轻巧的造型体验,以及独特高级的金属质感,捕获了众多女性消费者的芳心,也让吹风机乃至家电行业迅速刮起一股“设计美学”风潮。
2023年,戴森Zone空气净化耳机在人们的好奇和期待中正式面世。在对城市污染超前认知的基础上,戴森Zone一次性解决了噪音和空气污染难题,更凭借别具一格的设计获得了不少时尚潮流人士的青睐。“这很戴森”是不少人对这次戴森迈入全新领域的高度评价。
戴森Zone空气净化耳机
自此,戴森的产品已经超越家电行业的范畴,开始变成一种流行符号。普通的家电产品往往被随意放置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而戴森的产品却总是被摆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它们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高品质的家居生活,更引领着人们向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转变。
与此同时,各种模仿戴森的“平替”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戴森产品带来的颠覆性创新并不能被轻易复制,因为创新的核心并不在于外观的设计,而在于“解决他人容易忽略的难题”。
“多年来,我们真正深入研究的不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而是我们用户的生活,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戴森首席技术官John Churchill表示,“我们希望透过市场,通过科学的研究看到中国消费者真实的需求,这样我们才能提供真正有用且与众不同的产品”。
“反常识”地解决生活难题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戴森进入中国市场的第十年,值此之际,戴森连续在中国市场推出五款新品,覆盖地板清洁、环境护理、可穿戴设备和个人护理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全球首发之作。每一款新品的推出都搭载着戴森“解决他人容易忽略的难题”的创新DNA,也反映了品牌多年来对中国消费者日常需求和痛点的深入洞察。
在中国,98%的家庭使用硬质地板,一半的中国消费者把湿拖作为日常清洁的一部分,近年来人们一直热衷于寻找解放双手的“家务神器”,但不少洗地产品为了集成化的功效牺牲了产品使用体验。
随大流的思考方式往往最省力,却也让产品变得平庸,而戴森选择用特立独行的设计创造潮流。2023年10月,戴森推出旗下首款洗地机WashG1,采用“无吸力洗地”的新思路,并通过固液分离、污水箱无卫生死角的设计使固液垃圾的处理更为便捷,为用户提供了“机器干净”的新体验,同时有效避免了大吸力作用下垃圾产生的污染气体外溢造成空气二次污染的情况。
戴森WashG1洗地机
戴森WashG1不依赖吸力的这一“反常识”设计有效地打破了传统洗地机的使用困境,为洗地机行业重新树立了“洗地干净”的新标准。另外,考虑到家居环境中种类繁多的地板材质和地面污垢类型以及用户清洗地面的不同习惯,WashG1还配备了可实时切换的多种释水模式,用户能够自行灵活调整出水量和湿度。
一次创新的成功背后往往有着无数次的努力。WashG1的研发过程长达三年,John Churchill在采访中表示,“我们了解到中国家庭非常看重地面清洁,而且有一种特殊的黑色大理石地板在中国很流行,因此,我们的研发中心不仅拥有所有类型的中式木地板,也铺设了这种大理石地板来测试我们的地板清洁产品,确保实际清洁效果。”这样对中国市场的深刻洞察和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正是戴森的新品一经推出便能造成轰动的关键所在。
戴森对消费者日常生活的研究,可以细致到每一粒灰尘、每一根发丝。戴森观察到中国消费者非常关注头皮健康,他们希望在头发不受损的情况下快速高效地吹干头发,且追求自然美观。2023年11月,戴森在中国市场推出DysonAirstrait吹风直发器,能够在吹干的同时拉直头发,不仅简化了每日造型流程,同时也能有效防止热损伤,维护头发健康。
十年来,戴森不断地从中国消费者上汲取着创新灵感,在长期而深入的研究中挖掘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兼具美学与科技的解决方案重构着一个又一个家电产品,引领着家电市场的发展方向。
除了科技创新之外,戴森同样紧密关注并全程参与消费者关怀、产品维护等更切实的用户体验环节,通过不断丰富和更新戴森全流程的用户体验更长久地服务消费者。例如,面对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戴森免费提供远程视频维修工程师服务,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戴森工程师的一对一专业指导。
对戴森来说,创新是一种持久的状态,更是与消费者互动的结果。只有通过更专业、更贴近中国消费者习惯的方式创新,才能让领先的产品更长久地服务于消费者。
发明创造未来
戴森创始人James Dyson曾说,自己的产品哲学只分为三步:第一步,找到一个常用的物品;第二步,分析影响人们顺利使用它的痛点;第三步,花精力解决痛点。前两步,需要对细节的反复考究,最后一步,则需要不断挑战传统思维的勇气和能力。
而创新就诞生于不断挑战、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在戴森,有个著名的数字“5126”,这是James Dyson在发明第一台无尘袋吸尘器原型机之前所经历的失败次数,这个数字也将戴森的“发明家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科技感”和“科技”有一墙之隔,表面的“科技感”可能被轻易模仿和营造,而真正的“科技”却需要发明家精神来推动。
John Churchill指出,戴森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创新和技术之上的,“我们非常鼓励员工在寻求新的可能性、畅想新的产品形态时,跨越所谓‘自我设限’的障碍。在创新方面,我们经常会冒很大的风险去‘挑战不可能’,并通过对技术的投资让这些‘不可能’成为‘可能’。”
正是这样的精神内核影响着戴森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师,他们始终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挑战,且对工程设计保持着热爱。作为雇主,戴森也通过各项举措为这些技术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戴森拥有自己的大学,并与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合作招收学生,通过对年轻工程师的早期投资和持续培训不断传承和延续着发明家精神,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工程师文化。
此外,戴森也始终保持着“发明创造未来”的敏锐嗅觉和对未来技术的长期投入。在当前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家居趋势下,戴森正在加大对电池和动力系统技术的投资,并为此建立了全新的生产基地,专门生产新型电池。John Churchill认为,这些技术布局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戴森未来会推出的产品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戴森将整合这些尖端技术,而这些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是息息相关的。
改变世界的想法总是存在于戴森工程师心中。从气旋分离、马达到电池技术,戴森的每一项投资都是对未来世界的一次大胆描绘。这份不惧失败、永不满足的发明家精神,推动着戴森在研发的道路上持续投入,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筑了自己的价值堡垒。
站在下一个十年的新起点,面对越来越注重家居产品智能化和可持续性的中国消费者,John Churchill表示,中国消费者对技术的升级迭代、产品的创新速度有着很高的要求,中国市场也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只有不断保持领先,企业才能可能保有胜算。
相信在未来,秉承着发明家精神的戴森也将以更多颠覆性的创新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对此,我们也充满期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