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务实为国为信念,
时刻鞭策自己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心系香江,才思敏捷
从香港本土到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世界,
他推出多项民生措施,保障香港人的切身利益。
时代有我,君品相传。由凤凰网出品,贵州习酒联合打造的访谈节目《君品谈》第三季节目,本期对话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梁振英,走进他的世界。
不畏艰辛 自食其力
留学生活激发国家观念
1954年,梁振英出生于香港。他的父亲曾是港英政府时期香港总督府的一名警察。当时,父亲每月300多元的工资养一家5口人,难免捉襟见肘。
为了补贴家用,家里决定去附近的胶花厂领胶花和玩具物料拿回家加工,梁振英和姐姐、妹妹都要参与帮忙。
那时正在上小学的梁振英,下午到学校上学,其他时间则要干活:要么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材料往返家里与工厂,要么与家人一起做胶花。
从港岛荷李活道警察小学毕业后,梁振英进入英皇书院念中学。毕业后,他升读香港理工学院,并于1974年获建筑测量系高级文凭。
梁振英(左)向吴小莉(右)讲述留学生活
回忆当时的教育环境,梁振英说课本里是没有国家观念的内容的,“香港和内地在改革开放之前来往很少,我们不会接触到内地的一些新闻报道,所以在大环境底下,我们那个时候成长一批人,有国家观念的确实很少”。但是去英国留学的经历,让他认识到“自己不可能是英国人”。
1974年,梁振英赴英国留学,靠半工半读支持自己的学习、生活。1977年,梁振英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获测量及物业管理学学士学位。
发挥所长 服务国家所需
“我们是一个很优秀的民族”
毕业回港后,他进入英资地产服务公司“仲量行”担任测量师。那个时候,内地百废待兴,正处于新的历史机遇期。
1977年8月,梁振英与中学老师一起前往深圳。当时通关口岸只提供“朝九晚五”的通关服务,办理过关手续也非常繁杂,需要耗时3小时。深圳那时也未发展起来,出了关口,到处都是黄土路,出行很不方便。
刚回国的梁振英也感受到了心理的落差。看到如此悬殊的环境,许多人看到就退缩了,但是梁振英却想投身在这片热土,思考如何才能为发展贡献力量。
梁振英回忆当年经历
谈及中英火车过去、现在的差异,他说,“通过比较我们今天的中国火车跟英国的火车,从而知道我们国家过去几十年有多大的变化,就驱动我不断努力,也影响一些身边的朋友,大家一起为我们国家尽力,因为我们是一个很优秀的民族”。
1978年,改革开放的消息传来,香港的廖瑶珠律师也尽快组织了二十几名来自法律、会计、工程等各界专业人士,于1979年在香港正式成立了“促进现代化专业人士协会”,梁振英也加入了这个协会,想要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那时深圳刚刚建市,百业待兴,急需借鉴香港在各方面的经验。应深圳邀请,梁振英等人利用周末时间,多次义务前往深圳讲课。
君子爱国 行之有道
身体力行 促进内港融合
事实上,梁振英曾亲历香港回归祖国过程中的多个重要时刻。八十年代初,当时还只有二十多岁的梁振英,就已在政坛崭露头角。
1988年,年仅34岁的梁振英担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同年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起草香港基本法的过程受到了很多的质疑,梁振英说,“那时候很流行一句话叫‘有钱有办法,没钱基本法’”。
他与“一国两制”的渊源,始于他在1988年到1990年间,以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的身份,主持了大规模、长时间的咨询工作。当时香港和国际有许多人,包括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种货币制度,对“一国两制”有所质疑。
梁振英谈香港法起草过程
现在看来,基本法和“一国两制”为香港创造了稳定有利的氛围,让香港持续不断地发挥独特优势,贡献国家,走向世界。
2012年梁振英出任第四届香港特首,推出“港人港地”等多项民生措施,保障香港人的切身利益。2017年梁振英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从经济社会发展到年轻人的上升空间,从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到寻找科创突围,从香港本土到粤港澳大湾区、再辐射世界,在推动香港与内地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习酒用匠人精神,酿造君子品质
君子说,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贵州习酒《君品谈》栏目以传播“君品文化”为宗旨,与你一起见证不同的精彩人生,让新时代的君品精神如习酒人的坚韧品质一般,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