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智慧养殖很低调,但是科技巨头争先占道的情况。近日,中国移动产业研究院以AI算法为牵引,结合视频解控系统等在邛崃市建设智慧养猪示范场;还有蒙牛、现代牧业等一起成立云养牛科技,利用人工智能和遥感信息服务进行智慧养牛……
不仅如此,网易在2009年就开始投入养猪业务,采用全自动液态粮饲喂系统;百度提供了一套可利用“电子围栏”实时监测猪棚活动的方案;在2018年阿里推出ET农业大脑,利用视频图像分析、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物流算法等实现智能养猪;京东紧随其后发布了“神农大脑”,整套智能养殖计划包含AI、IoT、SaaS三大板块,其中猪脸识别技术最受关注;在2020年华为也推出“南泥湾”养猪计划,实现智慧管养等。
直到现在,华为也依旧在养殖领域投入业务,但其模式发生了改变,华为智慧养猪方案并非亲自下场养猪,而是赋能企业,帮助养殖公司养好猪。为养殖公司提供智能化养殖解决方案,这也是现在大部分科技巨头走的方向。而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加入畜牧养殖赛道,到底什么是智慧养殖?这个低调的市场为何吸引力如此大?
传统养殖模式变革
物联网赋能智慧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各行各业都迎来了产业模式的变化,农牧业也随着数字科技产生了生产模式的变革。从传统的人力亲为到科技辅助智慧养殖,目前养殖业主要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和专业化自主经营三种模式为主。
智慧养殖是指利用局域网无线通讯、RFID标签、传感器、图像采集、智能计算等技术,集成对生物个体系别,环境感知、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等信息,实现智能管养、实时干预、精细饲养的养殖模式。
在大型养殖场中运用比较多的还是动物耳标,耳标就像是动物的标识,通常佩戴在动物的耳朵上。电子耳标应用RFID技术,内置芯片和天线,编码信息存储于芯片内,然后结合平台管理,可以识别每个动物单独的ID,便于大型养殖的畜牧跟踪和管理。还有一种是在动物体内注射标签,也是一种芯片式的电子ID,用法和耳标类似。
在养殖场上无法依靠一种技术完成高效管理,根据不同的养殖对象,不同的养殖环境和场景有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数据传输离不开通讯技术,因此通讯技术在养殖场上颇受关注。
用于养殖的大部分是无线广域网,像ZigBee、LoRa、NB-IoT、WiFi等,结合传感器的使用完成对动物和环境的监测。也有利用前文所提到的遥感信息技术的,这属于卫星物联网的一种,这种定位传输技术相较而言成本和功耗就高一些。
随着越来越多通讯技术应用方案的出现,大家开始追求更低功耗、低成本的通讯模式,普通的科技养殖公司一般都是采用无线广域网,同时运营商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像5G+智慧养殖、蓝牙+定制化养殖方案等。
近些年AI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结合视频影音的泛科技应用也渗入到养殖领域。巨头推出的方案大部分也是包含AI识别技术监测动物的的情况,近日国际研究小组首次利用AI破译了猪的情绪,为智慧养殖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技术。
重农政策
大力扶持产业发展
我国人口众多,也是公认的畜牧大国,早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对于农业发展规划就提出在畜禽养殖上,精准饲喂、发情监测、自动挤奶等在规模养殖场实现广泛应用。“十四五”更是强调了提高养殖智能化水平的建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畜牧业拉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53.9%。
同时,2022年国家对养殖业的最新补贴也已经出台,对于养猪户,每头能繁母猪补贴50元,养殖业补贴款由中央和各级政府承担。能繁母猪的养殖业保险保费为60元,由中央和各级政府承担80%,20%由养猪户承担。因发生重大疫病或被捕杀的按有关规定将给予补偿。
养殖业的保险项目一般都是政府、农户和保险公司三方会产生直接联系,但是保险公司为了可以准确监测和确认所投保的畜牧,都会和科技公司合作,给投保的畜牧配置耳标或者芯片ID,可以在畜牧发生疟疾或者意外之后确认其身份,农户可精准管理,保险公司也可以准确理赔,所以养殖产业带动的市场也非同小可。
以生猪为例,在我国生猪产业链中,上游包含种猪繁育、饲料加工、动物保健及相应设备供应商;中游主要为生产养殖;下游是主要面向to C的屠宰加工及贩卖等。
写在最后
当前整个养殖业格局已经在发生改变,传统养殖收益空间变小,新的机遇在新型养殖方式上,同时国家也增加了产业补贴支持和产业优惠政策。智能化是新的方向,但降本增效一直是产业技术难题,我们仍需要做好攻坚战的准备,才能把握掘金万亿市场的机会。
参考资料:
数智物语:阿里、京东、网易都做的养猪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35斗:智慧养殖业必须朝着绿色化、集约化、可持续化方向转变
国家统计局:赵同录: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中商情报网:2021年中国生猪养殖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剖析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