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月11日电(袁吕)“今后,我再也不用为学费而担心了,我要把对解放军的感激之情化作刻苦学习的巨大动力,将来回报社会、回报祖国!”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东关乡将军山小学三年级学生高圣杰在写给军分区资助干部的感恩信中这样写到。
近日,毕节军分区机关收到结对帮扶学校大方县将军山小学和该校受资助困难学生寄来的感恩信。一句句简单的话语、一份份浓厚的感情、一个个坚定的目标,充分体现了毕节军分区“1+1”捐资助学活动取得良好实效。
“收到他们的来信,倍感温暖和欣慰,回想自己年少时,也曾因为家庭困难辍过学,也是因为得到资助才能继续完成学业。现在帮助他们,何尝不是因为当年资助我的人们早年就在我的心底种下了一颗种子。往后的日子里,我将会继续力所能及的去帮助更多的困难学生,让他们都能够读上书。”军分区机关的一名干部饱含深情的讲到。
2014年5月,毕节军分区与将军山小学签订《军民共建协议书》,投资10万元修建了“军民共建校史馆”,就此拉开了军民共建的序幕。在2021年助学兴教活动中,毕节军分区投入10万余元,帮助学校打造红色国防教育文化长廊,修建学校警务室,改建学校大门,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环境改善方面得到提高。在“1+1”捐资助学活动中,军分区采取“一帮二”、“一帮一”的结对办法,资助24名困难家庭学生入学,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在求学的路上不再为学费而担忧。充分抓好结合融合,利用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机,主动进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一系列掷地有声,实干实惠等措施的落实,学校教学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军地共育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受资助困难学生想学、能学、爱学、努力学的积极性向好向上。
“漫步在红色国防教育文化长廊里,让我们能够了解到国防知识,认识到红军英雄,知道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做一个有梦想的小水滴,努力学习,坚持不懈。”学生们的语言虽然稚嫩,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浓浓的感激之情。
将军山小学少工委主任张俐告诉军分区的工作人员,在军分区多年来的帮扶下,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培育质量、学习氛围都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受到资助的学生学习劲头很足,很刻苦很努力,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实施“捐资助学”活动中,为了避免“不连续”和“重捐轻帮”等问题,军分区实施“持续资助,接力帮扶”工程,制作“1+1”捐资助学连心卡,与资助对象定期联系,主动关心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如果助学干部因转业、调动等原因离开单位,将重新为原受助学生确定新的助学干部,有效解决因资助对象不确定、资助活动不连续、资助服务不接地气而影响助学质量等一系列的问题。”军分区政治委员聂学政说。
历年来,毕节军分区先后投资140余万元,帮助将军山小学建设足球场、购买服装、教学用品和饭桌等,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