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测量设备主体加速度的传感器,主要是通过测量传感器内部的惯性力,经计算得出加速度数据的。加速度传感器目前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加速度传感器应用
在消费电子领域,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刺激了VR/VR设备的增长,为增强虚拟与现实的沉浸式体验,传感器是不能少的。VR/VR设备中的加速度传感器,能够精准的监测用户的加速度大小和运动的方向,及时地做出影像调整,能有效降低眩晕感的同时还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加速度传感器在手机、游戏机等终端产品均有使用。
在汽车电子领域,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行车安全性和稳定性。一般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电控悬挂系统中。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对车辆行驶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加速度传感器会将碰撞强度通过电信号与主控器通信,作出是都启用安全气囊的判定。加速度传感器还能感知行车时的横向加速度变化,ABS系统在接收到电信号后会自动开启,避免驾驶员紧急刹车,造成车辆侧翻,部分车辆还能在检测到车辆行驶偏航后自动调整行车方向。
随着用户对产品使用体验需求和购买力度的提升,传感器市场一片繁荣,加速度传感器达发展前景备受芯片厂商的看好,不断有新玩家涌入。目前,NXP、ADI、ST、Murata、National等企业的加速度传感器市场占比,以及应用领域的覆盖均有不错的成绩。
NXP双轴加速度传感器
NXP的加速度传感器产品实现了X轴、Y轴、Z轴三个方向的全覆盖,可精确检测三维空间中物体运动的方向、轨迹,以及跌落检测、振动检测、碰撞检测等。同时,还实现了汽车电子、消费类电子、医疗等领域的多场景应用。并且,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之上,推出了在汽车领域应用的安全气囊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电子泊车制动系统、倾斜角测量解决方案。
FXLS90 双轴加速传感器内部拓扑 图源:NXP官网
NXP的FXLS90系列涵盖了单轴、双轴加速度传感器,可完成两种轴向的加速度检测。此系列传感器主要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解决方案中。FXLS90系列采用的是NXP独有的UMEMS传感技术,对传感器性能有着不小的提升。
在芯片集成方面,集成了可编程的DSP和32位的SPI。DSP可配置高达4阶低通滤波器,具有12.5 Hz至1500 Hz的滚降特性,也可选择单级高通滤波器,实现快速启动的限制输出速率。该传感器符合AEC-Q100车规应用标准,耐温范围在-40℃至125℃之间,采用了符合电磁兼容的要求的16 Pin的QFN封装。
ADI 三轴加速度传感器
ADI的加速度传感器无论是在功率、噪音、工作温度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能够以极低的噪音完成高分辨率的振动检测,产品包括了模拟、数字两种加速度传感器,并且应用领域广泛。
ADXL317 结构拓扑 图源:ADI官网
ADXL317是一款符合AEC-Q100车规标准,可应用于汽车智适应悬架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加速度传感器。ADXL317采用的是三轴检测的方式,最高分辨率为±16 g,其中X轴、Y轴的低噪音值为55μg/Hz,Z轴低噪音值为120μg/Hz。
这款加速度传感器具有低延迟(4 kHz带宽时为90μs)、响应速度快的特点,通过快速系统响应为带宽噪声抑制留出充足时间。同时,具有I2C通信总线接口和48 kHz I2S/TDM 数字输出,其中,通过I2C接口可以与外部系统进行通信,完成程序的写入。ADXL317的工作范围温度为?40℃至+125℃,采用了LFCSP小型封装。
Murata 加速度传感器
Murata的低G值加速度传感器在业界内处于领导者的地位,Murata的加速度传感器产品都是基于Murata自己独有的3D MEMS技术之上进行研发的,独具产品特色。
SCL3300是一款基于Murata 3D MEMS技术,测量精度为±3.6g的三轴加速传感器,支持带角度输出和SPI数字接口,SPI数字接口可将传感器传出的电信号灵活地向主控装置完成通信,SCL3300具有零偏稳定性、极低的噪声、良好的抗振动等特性,即使在恶劣的应用场景和振动的状态下,依然能够高性能运转和高精度输出。SCA3300的标准供电电压为3.3V,在标准电压下功耗电流为1mA,工作范围温度为?40℃至 +125℃。
在应用方面,SCA3300可改善偏移温度漂移特性,并且受温度范围的影响较小,这款加速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先进的自我检测功能,通过了AEC-Q100标准认证,可应用于汽车上。同时,还可以应用于对建筑物、桥梁的变形和裂缝进行检测,做到对建筑物状态实时检测。
总结
加速度传感器在消费电子应用中的作用,主要是娱乐性质的,为的是提升用户的交互体验。在汽车领域、工业应用中的作用主要是提升安全性,保证人或物的安全性,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