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鞍山钢铁成立。
它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目前,在船舶、国防、汽车、铁路、家电等多个行业……鞍钢产品被广泛纳用,已经成为我国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
鞍钢是我国工业化的开端,也是因为它的出现,东北才贴上了“重工业基地”的标签。值得注意的是,当年我国有许多武器装备都诞生在东北,也正是这些企业的建立奠定了当时整个东北地区在我国的经济地位。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据了解,城区分布方面,建国初期我国共有15个直辖市,其中有一半都是在东北,东北的地位不言而喻。工业门类方面,建国初期重点建设的150个重工业项目中,有1/3集中在东北。无数个新中国第一也在东北这块土地上冉冉升起,第一台收音机、第一架喷气飞机、第一条铁路、第一台汽车等。
可以说,东北地区是我国进入现代化的领头羊。
这还要追溯到历史原因。
清朝后期,东北地区在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情况下,成为日本和俄国殖民者的势力范围;抗日战争爆发后,更是长期处于日本和伪满统治之下,出于战争需要,在东北强制推行“产业开发”政策。但这一政策却客观上推动了东北地区工业的发展,在当时,构建了发达的铁路网络、建设了很多工矿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形成了很多新兴城市、培养了一批产业工人,这些为东北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依托毗邻苏联的地缘条件,最早引入计划经济体制,仿照苏联模式发动以重工业为主的第一轮工业革命的重心地区。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央将156个重点项目中的58个放在东北。仅对辽宁工业的投资,就占同期全国工业投资总额的18.5%。通过集中投资,在东北三省创建了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新中国工业摇篮”东北工业基地,以此形成了能源重化工为主的东北产业体系。
这样一来,战争的爆发,严重摧残了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打开中国工业化的大门,加速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成也工业,败也工业
所谓物极必反,东北工业基地的成功实践也成为了东北工业基地没落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后,东北作为以工业发家的地区开始走下坡路,老工业基地企业的设备和技术老化、人才流失、地理位置闭塞,资源枯竭等现象愈发严重,GDP和工业增加值由改革开放初的近15%和20%下降到10%以下,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为了重新壮大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
图表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网站
东北地区曾经辉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它曾经辉煌到:中国工业基地、能源基地、商品粮基地、甚至是技术人才基地都诞生在了东北这片黑土地上;包括中国整体的汽车工业、机床工业、重化工工业,能源工业等几乎都是由东北给武装起来的。
但如今,昔日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光环早已褪去。
在东北地区工业没落的时候,为了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人们形象地将这一战略称之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第三步棋”。
齐齐哈尔北满特钢,从2017年的破产到2020年,建龙北满一季度完成品种创效1660万元;开建黑龙江省百大项目——100万吨/年特殊钢线材项目;品牌打造稳步提升,仅1季度就成功开发新产品12个,新增直供用户8家。
哈尔滨轴承厂,2019年哈尔滨轴承厂开始破产重组,2020年年中,完成改制,按照《重整计划(草案)》,建龙集团预计将投资10.4亿元,用于新哈轴集团的基础建设、设备升级、技术改造等,以及匹配相应足量的资金。
北方重工混改(方大集团),2019年4月底完成司法重整并实施混改。当年实现新增订货18.57亿元,同比增长43.28%,重整收益加生产经营实现盈利5.6亿元;2020年仅第一季度,实现新增订货10.3亿元,同比增长27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的老牌工业企业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工业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当前,东北地区的工业属于从衰落到振兴的转变,而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工业大部分已经实现了由振兴向辉煌阶段的跨越式发展。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许多企业都进行着数字化转型的实践。
工业发展的排头兵,数字化转型的“小尾巴”
众所周知,当前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常规操作是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产生新的模式、新的生态、新的经济。
工业互联网将为制造业带来30年的技术红利,也将成为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
根据鲸准数据,从城市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工业互联网投资规模 TOP3 城市分别为北京、杭州和上海,对应投资规模和投资案例数 979.06 亿元、455.07 亿元和 327.25 亿元;从城市群分布看,长三角城市群工业互联网投资规模最高,杭州、上海、无锡、南京四城入围前十,大湾区城市群资本热度次之,深圳、广州和东莞三城也都入围前十。
数据来源:鲸准数据
目前,全国各地区紧跟社会发展风向标,争做数字化转型排头兵。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了众多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首先之地,吸引了许多企业巨头在此建设工业互联网基地;
江浙沪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率先走在了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前列,带动着绝大多数企业走上了数字化转型的道路;
京津冀最新签订《关于打造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合作协议》,致力于共同促进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京津冀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支撑京津冀现代产业体系发展。
纵观工业互联网发展较好的区域都存在一定的共性,一是经济发展好,二是区位优势明显。
在全国工业互联网投资规模中,东三省并没有上榜,显然东北地区既不具备区位优势也缺乏经济的加持。
另外最重要的是,较其他地区,东北地区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复杂的工业体系,待转型的工业复杂且困难,也给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加了难度。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相较于其他地区来说,在东北地区推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由于东北地区是我国工业化的开端,传统产业占比大,经济下行压力大,近年来新旧动能转换艰难,增速放缓。推动数字化转型,对于促进东北振兴,实现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战略地位也具有重要意义。
就目前数字化转型而言,在其他地区传统企业都在摇旗呐喊要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东北工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是有心无力。
昔日重工业基地,有望破茧成蝶
如果说,区位优势、工业基础是数字化的先决条件,那么人才和技术就是数字化转型的后天优势。
人才流失是制约东北地区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生育率最低的地区,仅占中国4~5%。每年从东北高校毕业的学生就有近一百万,但这其中70—80%人才会向外流出。年轻人大批出走,导致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本地留存率仅为11.89%;位于沈阳的东北大学的毕业生本省留存率为17.2%;位于长春的吉林大学为27.02%;大连理工大学也只有27.54%。这几个名校毕业生的省外去向中,位居前两名的主要是北京和广东。此外,上海、浙江等地也是东北名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地。
IT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在国家新基建政策出台后,东北地区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建议,但是由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相对闭塞价加之高端信息技术人才不足,导致整个东北地区在基础设施领域的研究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化转型进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也曾总结到,东北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诸多挑战,如东北地区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消费互联网发展滞后,高端信息技术人才不足,投资环境吸引力不强,加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数据采集精度、传输速度、存储空间、计算能力和智能化加工应用的要求更高等。
可以说,新基建推动了中国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新基建的重点在于“新”,对于东北地区来说,还沉浸在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要想实现数字化转型就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对于数字化转型来说最重要的是技术的创新,要加强包括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建设,构建完整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为东北地区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人才方面,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续释放人才红利,虽说在东北地区不缺乏高等院校,但是由于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缓慢,并没有留住大量的人才,要通过政府补贴等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作为一个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投资较少的东北地区来说 ,自然对工业互联网有着迫切的需求。应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优势,加速工业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深度融合,以创造出新需求、新产品以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东北,这个昔日的重工业基地,想要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
经雷锋网授权转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