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建设,广大的农村地区也是关键一环,如何在地广人稀的乡镇和农村市场做到覆盖率和成本的双赢?2021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集团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在提案中建议:在农村地区利用700MHz频段,建设一张全国范围低频5G共享接入网,由四家基础运营商共享接入使用。
700MHz频段在农村5G建网中首选且不可替代
700MHz频段在业界公认的黄金频段,以前用于广播电视的,信号穿透力很强、覆盖面广。据计算,使用700Mhz频段建一个全国5G网络只需要40万座基站,而三大运营商需要建600万座5G宏基站。这对于农村和边远地区5G广域覆盖是很大的优势。
据张云勇介绍,在典型的农村地区实现同样覆盖效果,广覆盖场景下700MHz所需基站数为2.6GHz的1/5、为3.5GHz的1/6、为4.9GHz的1/9。若建设一张与现有4G覆盖水平相当的5G网络,700MHz较3.5GHz可减少无线设备及光缆、传输系统等建设投资约1900亿元,每年节省电费、租费等运营成本约200亿元。
2020年3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调整700MHz频段频率使用规划的通知,将702-798MHz频段频率使用规划调整用于移动通信,并将703-743/758-798MHz频段规划用于频分双工工作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2020年5月工信部于依申请向中国广电颁发了频率使用许可证,许可其使用703-733/758-788MHz频段分批、分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5G网络。
但要注意:除了中国广电获得的2x30MHz频谱资源,还有2x10MHz(733-743/788-798MHz)和上行5MHz(748-758MHz)尚未指配。
“我国当前的通信频谱资源分布限制了5G在乡村地区的大规模部署。我国700MHz低频资源大部分已分配给中国广电,中国广电和中国移动已宣布双方700MHz共建共享,虽能提升其自身通信服务能力,但相比国际通用做法,不均衡的分配将导致运营商在乡村5G普惠服务能力上存在巨大差距,加剧行业失衡,对另外两家运营商所覆盖的用户尤其是偏远地区乡村用户有欠公平。”张云勇在提案中说。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2021年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在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包括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明确表示“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将数字乡村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700MHz频谱资源定位于覆盖包括乡村地区人口在内的全体移动通信用户的基础公共资源。”张运勇表示,“700MHz频段是国内目前唯一可用于5G部署的低频频段,建议利用其频段,通过各方共同参与的方式共建共享,面向上述用户建设一张全国范围低频5G共享接入网,由四家基础运营商共享接入使用,避免重复建设,保持行业相对均衡发展。促进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惠及全体乡村用户,保障用户体验一致和数据安全,确保开通即共享,通过协商确定合理的结算机制和价格。共同推动面向全国范围低频5G共享接入网的全网通5G 700MHz终端及面向数字乡村发展的5G终端模组及应用。”
农村5G共建共享可还是不可?
农村5G共建共享并非空穴来风,早在去年中国联通上半年业绩说明会时,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就曾透露:“我们也在积极争取农村地区的5G,看有无可能联通、电信、移动公司联合建设,使得三家效率更高。”
今年年初,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宣布共建共享5G时,就有另外两家运营商人表示,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合作建设700MHz的5G网络,将迅速提升网络覆盖能力,还大大节约成本,效益颇佳,“信号好”会成为二者的5G招牌。“这对本就不富裕的电信和联通来说是个巨大的压力,虽然电联共建共享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也省了不少钱,但在频谱资源方面没有700MHz,还是难以在广覆盖上和对手竞争的,加上全国携号转网的实现,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客户流失在所难免。”
之后,业内就有声音传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会参与到700MHz产业中,以租赁或者异网漫游的方式共享700MHz,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如此,电信联通将拥有700MHz+2.1GHz+3.5GHz频谱组合,其5G网络也会具备大容量、广覆盖的能力,不仅节省了5G建网成本,还能迅速建网。
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如果大范围推动5G网络频段共建共享,运营商的网络和业务将分离,这将使运营商在网络建设上的投资积极性将降低,因为在没有信号时,可以漫游到竞争对手的网络上。如此,将会导致运营商的网络建设、维护积极性都将降低。到时网络质量保证成了一个难题。”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