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Hub 刷星”再度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日,某开发者平台在其官网挂出了 “你点 Star,我送豪礼”宣传活动。据活动规则显示,用户在 GitHub 上为某知名开源项目点击 “Star””,会收到平台的红包奖励。
同时,还有机会获得该开源项目公司赠送的纪念 T 恤、AI 书籍、在线算力卡等礼物。
一位开发者在收到活动私信后,曝光了这一行为并指责其违背开源精神。随后该事件不断发酵,招致众多开发者疯狂吐槽,该平台最后不得不取消了该活动。
不难想象,“有偿刷星”活动引起开发者们的如此反感,因为此前早有先例。早在 2019 年 8 月,韩国最大的无线通信提供商 SK Telecom 就搞了一场类似的营销活动——为开源项目点击 Star,截图可免费获得商品礼券。
这款开源项目名为 Metatron Discovery,是一个维护了 5 年的实时数据分析应用程序。通过该活动,项目额外获得了约 2500 个 Star。(知乎网友认为,GitHub 上的 1000Star,相当于知乎的 50 万关注)。
不过没多久,这场营销活动就招来了一片骂声。有开发者表示,SKT 是在滥用 Star,其行为有损项目贡献者的努力,也会对开源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最后迫于舆论的压力,SKT 不得不提前终止了活动,并发表了道歉声明。
虽然活动已经取消,但国内关于 “有偿刷星”行为的讨论还在持续发酵。有知乎网友透露,此类刷星行为早已存在多时,无论是官方活动还是个人项目,经常有人在社群发红包要求大家帮忙刷 Star。
从网友评论来看,大部分人认为,任何好东西都需要一定的推广,但若做个项目的初衷只是单纯的刷 Star,显然违反了开源精神,也破坏了开源生态。
但也有一位知乎网友 @非著名程序员分析认为,准确的来说这种行为属于 “求 Star”,与 “刷 Star”是两个概念。他表示:
“如果有人辛辛苦苦写了一个开源库,而且质量不错,发到在开发者群里,求大家 Star,顶多算是宣传自己的开源项目。另外,如果大家觉得不好,也可以不用 Star,不属于强制行为。”
另外一位知乎网友 @phodal 也表示,求 Star 并不违反开源精神,而且任何做开源工作的人,都值得被鼓励。
那么什么是真正 “刷 Star”呢?其实就是花钱买 Star。
这种行为已经屡见不鲜。类似于某宝刷订单、微信刷阅读量,某宝也有商家提供了 Github 刷星标服务。
有数据显示,近两三年来,国内 GitHub 造假行为呈指数级上升,其主要手段和渠道均来自不良某宝商家。
之后某宝对此现象也展开了严厉打击。但小编发现,变换多个关键词外,依然能够发现不少提供服务的商家,而且不仅包括刷 Star,还有刷 Fellow、Fork、Watch 以及绿墙优化等。
从某商家提供的服务来看,不仅有单价刷,还有套餐刷,价格从 100 到 300 元不等。
「单价」
Star - ¥2 / 颗
Follow - ¥2 / 个
Fork - ¥3 / 个
Watch - ¥2.5 / 个
绿墙优化 - ¥50
「个人增长套餐」:单项目增加 40 颗 Star,8 个 Fork,6 个 Follower,分 5 天完成,原价 116 元,套餐价 100 元。
「双倍加成套餐」:一至二个项目累积增加 80 颗 Star,6 个 Watch,16 个 Fork,10 个 Follower,分 10 天完成,原价 243 元,套餐价 200 元。
「简历豪横套餐」:一至四个项目累积增加 120 颗 Star,10 个 Watch,20 个 Fork,20 个 Follower,分 14 天完成,原价 365 元,套餐价 300 元。
透过商家精心、全面的服务,可以预见其背后庞大的市场需求。
另外,该商家还在文末提醒称,最近 GiHub 风控较严,20 颗以上需要分多天交付,以便显得真实合理。事实上,这种代刷与微信刷量本质上相同,无论是人工刷还是机器刷,痕迹都很明显。例如,前段时间,一位名为占小狼的用户发表博客文章,指出了刷量项目的诸多不合理之处。
据他介绍,某天一个名为 Kui-Vue 的开源项目突然登上了 Github Trending 榜第一,一天涨了 1000 多个 Star 项目。
但仔细看这是一个个人的项目,无大厂背景,Issue 和 Pr 特别少。另外,在线实例也没有什么亮点。于是便查看了一个 Star 它的用户,首先发现这些用户大部分为无头像用户。
如果这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话,继续点开来看,发现这些用户 Star 了几个相同的项目,而且只 Strar 了这几个项目。此外,这个项目的 Fork 少的可怜。这样来看,某宝刷量显然无疑了。
不过他也表示,这种低配刷量行为比较少见,目前也存在一些高质量的假粉丝,漏洞也相对来说少一点。
就目前来看,无论是企业、团队还是个人项目都存在买 Star 的行为,其中多为垃圾项目,但也不乏高质量的项目。但无论质量如何,该行为显然会严重破坏开源生态,让用户无法通过 Star、Fork 等关键指标快速判断自己的需求。
首先 Github 是全球最大的开源开放平台。有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在 GitHub 的开发者数量增长迅速,仅次于美国,数量位居第二。在过去的 12 个月里,仅中国开发者已为 GitHub 贡献了 550 万个项目。
在庞大的项目库中,如何让自己的项目脱颖而出?除了保证项目本身质量外,也需要适当的推广和宣传,尤其对于企业而言,开源营销至关重要。
另外,Star、Folk、Match、Watch 以及绿墙等指标是用户们最直观的判断标准,因此也成了他们的营销 KPI。
对于其 “有偿刷星”营销活动,SK 公司负责人也做过解释,他说:
这样的开源项目很难在一家大公司内生存下去,实现高 Star 数将有助于证明其价值。
一般来讲,企业或团队刷星,其项目均有一定的质量基础。其目的一是试图通过营销或刷星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并体验其产品。二是为了生存,避免被公司砍掉正在开发的有价值的项目。
对于个人刷星,其主要原因也有两点,一是为了便于求职。不少用户反馈开发者在求职过程中,尤其是面试大厂时,经常会被问到是否在 Github 有自己的开发项目。如果有开发项目,而且有比较理想的 Star 量,显然会增加面试通过的几率。
二是为了得到认可,寻求安慰。对于开发者而言,尤其是学生,开发和维护一个项目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项目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需要一些安慰和鼓励。但其中也不乏部分开发者纯粹是为了博关注。
当然,不论出于何种原因都不应该采取刷星行为。不过好在大部分开发者还是遵守 GitHub 开源规则的,并且对刷星行为是强烈抵制的。我们要知道,创造一个良好的技术交流平台,构建一个好的开源生态受益的是每一位开发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