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下游LED显示产品厂商对上游IC产品供应厂商的举报文件,再度将全球缺芯环境下行业间的混乱现状揭露了出来。8月12日,LED电子显示屏厂商蓝普视讯官方微信号发文实名举报富满电子,称后者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相关芯片市场,其已经向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提交了《关于富满电子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相关芯片市场的举报信》。
蓝普视讯董事长戴志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度的涨价让很多LED同行受到影响,我们也经受了惨痛的打击,运营成本高涨。一些定制型号的IC产品不得不进行供应链转移,其中涉及复杂的调试等过程,同时部分客户订单也不得不进行调整,花费了2-3个月的时间才解决相关问题,给公司带来损失。”
一方面,缺货且短期内无法快速补充产值状态下,供应商会涨价是一种正常商业逻辑下的选择,这在诸多上游大厂,包括产能紧缺但订单还在不断增加的晶圆厂等环节都有出现;但另一方面,部分中间环节的过高、过快抬价,也是目前行业内都有所目睹的表现,也一定程度上成为缺芯环境加剧的参与者。
多名业内人士都向记者表达了类似观察,即目前市面上存在一些人群故意囤货并哄抬价格的行为。可以得见,目前市面上部分不太正常的涨价幅度,甚至一些中间商的不当行为,将对下游产业公司、甚至整个国内电子产业生态都带来一定影响。
LED驱动紧俏
在当前全球缺芯的状态下,部分热销产品类目有所涨价,原本应当是正常的商业决策。就如同身处一个极度供不应求的市场,那么价高者得无疑就成为市场化环境下的一种出路。
但此番备受关注的核心还是在于,包括前述举报者在内的不少从业者认为,如今涨价行情“太过了”。
“正常情况下,行业缺货不假、供应紧张不假,由此带来的涨价我们可以理解。但关键是,倘若因为缺货,让涨价成为一种习惯性动作,成为中游企业赚钱的行动力,就走偏了。”一名电子产业链渠道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关注到在欧美等芯片原厂方面发布的价格涨幅,其实并不如国内部分厂商声称的幅度,这是让他认为“不正常”的原因所在。
此次被核心提及的LED驱动芯片原本就是市面上非常紧俏的产品类目。东吴证券指出,LED驱动芯片是指驱动LED发光或LED模块正常工作的电子器件,由于其对整机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而被誉为LED器件的“大脑”。
据东吴证券分析,目前半导体供需矛盾依旧尖锐,并且随着三季度行业旺季来临,供需紧张关系可能仍将持续。其中,LED驱动芯片处于本轮半导体缺货涨价潮的风口浪尖。
该机构统计称,2020年以来,LED驱动芯片市场面临尖锐的供需矛盾,相关厂商陆续发布涨价函。如晶丰明源发布价格调整通知函称,上游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晶圆厂和封装测试产能紧张,投产周期长,产品制造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极为紧张的市场需求,自2021年7月1日起产品价格将根据具体产品型号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士兰微宣布从2021年6月1日起公司对LED照明驱动产品价格进行调整;易必微宣布2021年5月7日产品价格将继续进行调整;富鸿创芯2021年5月6日宣布LED照明驱动产品涨价10%- 30%。
被举报的富满电子就是因为面临类似的质疑。据了解,富满电子的IC产品涨价幅度颇高,直接从0.27元涨到1.4元,以此计算,价格翻了4倍左右。
“由于产能紧张,市场上驱动IC的涨价幅度普遍在20%、30%左右,今年的情况下也有的涨了40%,一定程度上也在合理的范畴之内,上游的晶圆成本也在上升,(芯片涨价)无可厚非,但是不合理的涨价对行业造成了伤害。”戴志明谈道。
蓝普视讯在前述举报信中表示:“近年来,富满电子与其指定公司一直负责蓝普视讯的LED显示产品所需的集成电路IC产品供应。在过去数月的交易中,富满电子多次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IC产品供货合同,并不断要求加价,给蓝普视讯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极大伤害,严重影响了蓝普视讯的生产排期、后续订单的按期履行及与下游客户的友好关系,严重挤压了蓝普视讯的市场生存空间。”
对此,8月13日,富满电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道:“公司不存在和蓝普视讯直接的供货关系,蓝普视讯举报公司事项并不属实,公司将采取相关法律措施。”
对于富满电子的表态,戴志明表示近日将对此进一步回应,并会披露原始合同,用证据说话。
中上游环节存乱象
早在7月8日,蓝普视讯便发出一份倡议书,称公司将联合中小显示屏企业集体诉讼某创业板上市驱动IC封装企业,并将提供100万元作为法律诉讼援助费。
“我们倡议书发出后,目前已经有8、9家同行提供了一些证据。大部分因为公司规模不是特别大,所以提供的都是代理商或者贸易公司的资料。”他还谈道,“这个行业需要有人发声,LED显示芯片产业交易中涉及的流程比较复杂,中间有原厂、服务公司、代理商。原厂是不是也有一定的责任?看看富满电子半年报披露的信息相信大家可以分析出来。毕竟代理商好比汽车品牌的4S店。”
一些渠道商苦于这种持续的涨价以及自身“被迫”参与的现象同样久矣。一名渠道商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无奈道,“我们也很难受。”他续称,今年以来,他所在的平台曾陆续接到工程师购买样品时的投诉,称买不到部分商品。“后来发现是被其他人扫货扫掉了。导致我们货架上的缺货品种也越来越多。”
他分析认为,这中间很可能存在一些投机渠道商通过清理市面上同类型的竞品,从而达到扰乱部分品类价格的目的。
由此带来的影响将是连续性的。该名渠道商向记者续称,鉴于目前市面上高昂的价格情绪,由于担心后续需求被提前预支,他们如今对于进货也更加审慎。“我们当下也只有从原厂那里高价买、高价卖一种方法。这种情况下,只能说目前我们要更有控制地进货,以前是多进货然后慢慢出售,但现在也害怕买在了高位后续会卖不动然后砸在手里。”
戴志明也告诉记者:“现在看到的情况是,LED行业里很多厂商在囤货,每个月还进一点,抵消价格上涨的压力,但是现在驱动IC价格涨到这个位置,供需正在趋于平稳,也出现存货释放、模组抛货的现象,市场有了回调迹象。”
事实上,近年来LED产业需求一直平稳,其所需的驱动IC芯片属于中低端芯片,成熟制程便可提供,但是目前市场上组紧缺的就是成熟产能,造成了下游终端厂商缺芯。同时,恐慌性囤货、投机性炒货等因素又加剧了供需不平衡的现象。而随着接下来产能释放和多方调节,市场也会逐步挤泡沫,芯片结构性缺货的问题会存在,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提示局部过剩的风险。
有芯片行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芯片市场处于混乱阶段,代理商涨价、投资炒货的现象年初时就存在。有些芯片原厂并没有提价很多,并且严禁代理商炒货,但是也有部分代理商或者投资客在囤货之后再以几倍、乃至几十倍的价格出售。目前的市场上,价格涨幅从10%-30%都较为普遍,翻好几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而更残酷的现实是,一些企业加价也买不到芯片。
前述渠道人士则向记者分析,从整体表现来看,实际上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带动对红外传感器等在内的元器件热情高涨之时,就存在一定的“炒货”现象,这让一批人逐渐尝到了甜头。
“不止LED驱动芯片,目前市场上紧俏的‘重灾区’还包括汽车级MCU、大功率MOS管,尤其是出自TI等大厂的产品。”他表示,之所以目前MCU等类目持续紧俏,是在于其短期的可替换性较难。“这类产品经过设计、验证等过程通常需要多个月甚至长达半年,还需要拿到各个国家或区域市场的认证,整个商用的周期比较长。”
在如此背景之下,对于下游厂商来说,受影响最大的应当就是规模偏中小型的厂商。由于自身规模所限,其与中上游厂商之间不存在太高的话语权,容易出现被动应对情形。
“从我们平台只能看到一些偏中小型下游企业的需求,显然是被抑制了。”前述渠道商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相比大企业有相对雄厚的抵抗能力,中小型企业承担成本的能力不够,市面上的一些乱涨价现象,将会直接影响到这类企业接下来的生产经营能力。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