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谈书
高考志愿正在填报中,如何选择专业?结合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本报摘取部分摘要,推荐对应的相关专业,以期对正在填报志愿的你有所帮助。
A、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人才未来大有可为
【规划摘要】立足西部、辐射东盟、服务“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构建具有经济带动力、区域辐射力、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体系。
加快打造内陆国际金融中心,人才是关键。经济转型与技术迭代正改变现有人才需求结构,原有岗位正被改革,而新兴岗位层出不穷,高精尖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数字化人才受到追捧。结合金融领域的人才供需状况和企业招聘要求看,对专业选择有何启发?
金融学高端人才备受青睐
分析2018-2020年不同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发现,专业对口仍是市场供需匹配的主旋律,职业与专业的匹配度整体较高。
以从事职业证券/期货/投资管理的专业背景看,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和金融工程;以在银行工作的专业背景看,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此外,专业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审计学和工商管理的从事财务/审计/税务相关职业的比例同样很高。
信托/担保/典当/拍卖行业以资金需求方追求的回报率为导向,从事综合金融服务并实现混业经营,以提供具有相对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使得信托资金满足大部分社会资金需求。就从业者的专业背景看,金融学居多。对人才素质要求高的职业基本都与投资融资相关。投行业务招聘需求83.3%为学历在本科及以上人才,84.3%要求有3年以上经验,入行门槛最高。
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给出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开设金融学专业的院校共390余所。一类是专门的财经院校,如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另一类是综合性大学里经济学院或金融学院下设的金融学专业,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等。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势头猛
浏览招聘网站发现,多家银行为数据工程师与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应聘岗位。
“银行业需要更多产品技术人才使金融科技商业化落地,软件研发与产品经理招聘需求环比增速均过8成。”智联招聘重庆售前总监游岚鑫表示,今年初在对金融从业者调研发现,数据工程师与人工智能的招聘职位分别环比增长163.9%和128.1%,远高出金融业整体需求(84.2%、33.2%)。
就岗位缺口看,互联网+推动金融产品经理岗位人才缺口凸显。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基建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及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正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其中,银行业更是科技应用场景最广泛的领域,金融科技已深入银行业各业务线与产品,如消费信贷、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服务,都依托现代信息体系而大幅提高业务质量、效率及风控能力。因此,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资料,也势必推动相关数字化人才需求水涨船高。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业招聘要求中,金融数据分析岗位中71.4%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
财经院校多开设保险专业
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中,根据不同的资金融通功能,银行、证券、保险与信托被并称为“四大支柱”。目前,保险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构、银行与证券部门,或其他大中型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咨询服务部门等。
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给出的数据显示,目前,开设保险学专业的本科院校有120余所,其中包括部分独立学院。另外还有200余所专科院校开设保险专业。
开设保险学专业的院校中,大部分为财经类院校,另外还有一些综合性大学。其中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设置了专门的保险学院。其他财经类院校的保险学专业一般在金融学院,综合性大学一般将保险专业设置在经济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下面。部分高校的保险学专业有特定的培养方向,如保险精算、健康保险、风险管理等。其中,保险精算师一直处于热招岗位上游。
就就业市场看,保险业对于人才素质要求呈现明显分化,其中,合规稽查是保险业中对人才学历和经验都高的职业,87%招聘需求面向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31.3%要求人才有3年以上经验,而保险项目策划、投资经理、风控、保险产品开发等岗位经验与学历要求兼具。
B、打造“智慧名城”正当时
人工智能领域广发英雄帖
【规划摘要】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高水平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
目前,重庆市正积极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核心智能产业,推动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而相关专业的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此外,国家在新基建方向的强势投入,势必将带动就业市场一批高质量的岗位需求增长。
新增专业人工智能占比高
此前,教育部发布的《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1年)》显示,2021年共新增37个本科专业,43所高校通过了新增专业审批。新增专业中,电子信息类和人工智能类占比较高,包括智能采矿、智慧交通、能源互联网等。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一定应用基础。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防疫抗疫工作方面展现出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脸识别、体温监测、行为轨迹监控、健康数据采集、疫情分析以及基因测序、药物研发等等方面,无不体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未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会进一步推动这两个领域与国民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这两个领域的人才将长期处于紧缺状态。
5G相关应用不断投入商业运用,用户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和深入。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2020年到2025年期间,5G商用直接和间接拉动的经济产出超过3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并很有可能继续催生出一批新兴职业,间接岗位更是无以估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新职业中,很多都涉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如,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
与产业蓬勃发展相对应的是,许多新兴产业所面临的人才稀缺问题日益凸显。
以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为例,根据人社部发布的相关报告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存在较大缺口,国内供求比例为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补齐人才短板成为当务之急。
复合型人才更加受欢迎
巨大的市场需求,让相关专业受到关注。目前,全国有很多高校都开设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以及人工智能专业。就当前的介绍看,大数据相关专业会重点掌握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与应用等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从就业方向看,主要有大数据系统研发类、大数据应用开发类和大数据分析类。具体岗位如:大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工程师等。
人工智能专业则涉及了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大量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是融合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的典型交叉学科。
“上海就有高校开设数据科学与商业分析专业,结合了商业、计算机、统计学三大学科知识。”立信(重庆)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周羽表示,在这个数据产生价值的时代,计算机学科和商科的融合互通是必然趋势,具备商业分析专业素质的人才也是各大企业当下迫切需要的。
从实际就业情况看,企业就更重视人才“底子”。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在解读时就提到,从长期对企业招聘情况的研究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新员工时,在考查门槛的基础上,更注重提升方向及发展潜力。比如,知识方面会考查基础的岗位专业技能,也会关注对行业综合知识的了解。因此,基于自己的就业方向和企业关注要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发挥特长、提升短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