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5 月末,三大运营商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 5.05 亿户,比上年末净增 2161 万户。其中,100M 速率以上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 4.61 亿户,占总用户数的 91.3%,占比较上年末提升 1.4%;1000M 速率以上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 1219 万户,比上年末净增 579 万户,在本年净增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中占比已达 26.8%。
从网络发展的规律看,千兆光网和 5G 网络建设正处于明显的“爬坡期”,预计 2021-2023 年是 10G PON 和 5G 网络规模建设期,通信网络建设需要先于用户和应用发展,应用的爆发模式增长明显迟滞于网络的规模建设和用户的规模增长。
但是,千兆入户易、百兆入房难,最后十米的家庭网络用户体验仍有瓶颈。对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所长敖立表示,千兆光网 + Wi-Fi 6 成为高质量体验家庭组网的优选方案,运营商应基于 FTTR 提供可承诺的 Wi-Fi,打造高质量家庭网络体验。
据了解,家庭网络存在四大瓶颈,主要在光猫、网线、路由器和管理平台上。
首先,家庭网络质量是主要痛点。根据运营商用户投诉调研数据分析:53% 的投诉和家庭网络质量相关。应该说,家庭网络的内部改造是运营商目前特别成熟的面向数字家庭的一个重要业务。
其次,网线质量成为瓶颈。CCTV 每周质量报告显示:网线质量不合格 30% 多。另外,网线一分为二、接线不合格导致带宽<100M。
第三,Wi-Fi 能力限制体验速率,根据某省家庭现状统计:76% 的用户使用单频光猫,无法享受百兆 Wi-Fi。
第四,家庭 Wi-Fi 不可管。公开市场路由器不可管理;光猫 + 路由器(运营商提供)增加了家庭网络复杂度和故障点,提升了运维难度。
千兆光网 + Wi-Fi 6 成为高质量体验家庭组网的优选方案
敖立指出,千兆 10G PON + 千兆 Wi-Fi 6 + 千兆光纤组网 = FTTR“千兆光网”高质量体验。
首先,在组网及介质选择上,一步到位,全面升级到 10G PON + 光纤。因为光纤化组网有四大核心优势:速度快(光纤是公认的最优传输介质)、易部署(光纤细小、抗弯折、透明美观)、寿命长(一次布线可用 30 年,未来可升级)、碳中和(光纤绿色环保、易获取、可持续)。
其次,在 Wi-Fi 侧,按需部署,选择 Wi-Fi 6 优化体验。
因此,运营商可基于 FTTR 提供可承诺的 Wi-Fi,打造高质量家庭网络体验。据敖立介绍,FTTR 家庭全光网络借助光纤高带宽、信号稳定不易受干扰、30 年超长寿命的特性,为家庭组网提供了新的选择。业界的 FTTR 全光房间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光纤全联接、千兆全覆盖、Wi-Fi 全漫游、排障全智能。
不过,目前 FTTR 技术尚未标准化,技术细节有待完善统一,比如:网络架构、交互协议、远程管理和光层参数等,据敖立透露目前把框架已经拟出来,“FTTR 需要通过标准化工作来进行收尾,尽可能简化成本。”
另外,家庭场景的 Wi-Fi 网络未来也需要在用户和业务体验方面加强研究:
需要针对业务的 Wi-Fi 加速技术。因为 90% 原因是由于家庭网络不佳,家庭 Wi-Fi 成为业务体验瓶颈的主要原因,干扰大、速率不稳定、穿墙衰减大等导致业务体验差。“未来除了加强覆盖,要在 Wi-Fi 上对业务进行加速,降低干扰等原因导致的卡顿、不稳定问题。”
针对业务的体验测试标准。家庭业务越来越多,但缺乏宽带体验的测试标准。敖立建议针对网课、VR、4K/8K、视频会议、直播和电竞等推出基于体验的 Wi-Fi 测试标准,来衡量 Wi-Fi 的质量好坏。
Mesh 统一协议。目前各厂家没有支持统一的 Mesh 和互联,导致用户买了多厂家设备无法互联的组网。因此,未来应在 WAA 联盟内制定统一的 Mesh 协议和互联方案,让用户可以购买多厂家设备统一组网,方便用户。
敖立认为,应该通过多方面工作推动 FTTR / 全屋 Wi-Fi 快速部署。
第一,标准规范。引导 WLAN 行业发展方向:研究发布真千兆体验评价标准,千兆城市评选规范;推进住宅建筑 FTTR、全屋 Wi-Fi 工程部署规范,知道提升部署效率。
第二,网络建设。“合作加快 FTTR 部署:房地产开发商在精装修市场实现光纤预部署到房间;装饰企业建设前装队伍能力,实现“水电光纤”同步部署;运营商整合产业环节及服务,推出套餐,优化用户体验。”
第三,内容生态:促进千兆光网创新应用。“通过业务创新大赛、应用示范等工作,推进智慧家居等创新;以良好网络基础促进 4K/8K 等内容加速生产。”敖立说。
第四,商业模式:共赢 WLAN 产业链良性协同发展。基于用户价值推出增值服务等商业模式,实现合作共赢;带动光器件、内容、云计算、智慧家居等产业链协同发展壮大。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