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华为华为提出无线网络新一代架构IntelligentRAN, 将智能融入无线网络业务、体验和运维等方面,实现业务智营、网络智优、运维智简的自智网络,使能无线从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联。
华为公司在2018年发布了ADN (自动驾驶网络),IntelligentRAN作为ADN在无线网络的承载,开启了无线网络从运维自动化向网络智能化的演进之路,在MAE(MBB自动化引擎)的基础上,引入MIE(移动智能引擎),通过基站侧的实时移动智能引擎(MIE-RT)和网络侧的非实时智能引擎(MIE-NRT),结合两者在数据、建模和决策方面的协同,共同实现无线网络全流程智能化。
此次华为公布的IntelligentRAN架构共有五项技术优势
技术一:智优体验,空口智能使能多频段多站异构组网体验与容量最优
基站智能更多体现在空口智能。在无线网络多频多站多场景条件下,IntelligentRAN通过智能栅格技术,基于历史栅格数据和实时信息,预测覆盖、谱效、业务体验,从而为用户选择最佳载波;通过调度字典基于历史覆盖和邻区干扰情况,进行信号强度和干扰预测,为用户进行空口资源的精准调度;通过信道图谱对用户历史业务的分析以及空口信道状态的预测,为用户进行更精准的波束匹配。三项技术结合,达到体验与容量最优。
技术二:智能绿色,通过智能化实现全天候深度节能,体验不变、节能倍增
IntelligentRAN在节能的大背景下,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从覆盖、负载、业务类型和KPI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智能载波选择、智能通道关断、智能符号休眠等,从网络侧进行非实时的频段选择、通道选择等策略制定,从站点侧进行实时的符号调度和发射功率配置,从而实现全网秒级的策略配置,在保障网络KPI稳定的基础上达到全网最大幅度节能。
技术三:敏捷业务,实现业务精准快速开通和可靠性保障
IntelligentRAN使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以更加智能、弹性的方式参与到业务规划、新业务变更、以及动态业务体验保障的过程中。
首先,在新业务开通阶段,基于电子地图和业务需求,依托深度学习进行精准的智能SLA站点规划,提升投资效率。
在业务需求出现变化时,仅通过参数动态配置可以满足新的SLA要求,而无需改变站点布线,这也契合了未来工厂中柔性制造的方向中。
在业务运行过程中,基于AI的自学习实时监控/预测对象体验的变化,动态调整参数模型,保障SLA在动态下的一致性。
技术四:智能运维,使网络迈向零故障、业务零中断
在网络的日常运维中,IntelligentRAN通过故障特征自学习、知识图谱等智能化能力的引入,实现故障的精准识别和智能根因分析,使故障处理从人工走向自动化的预测预防,变被动响应为主动维护,增强网络鲁棒性,向“零故障”的无线网络迈进。
技术五:智能MDT,使能网络精准建模,最佳立体组网规划和优化
智能MDT(最小化路测)通过终端上报的体验、位置等信息为网络性能制作更精准的栅格地图,然后通过M-MIMO波束用户垂直测向等技术进行3D定位,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高精度地图的绘制,更精准的指导无线网络规划、优化、VIP用户保障等。
同时,IntelligentRAN通过智能协同功率控制,能够实现多频性能最优的条件下,大幅降低电磁辐射强度,满足部分国家的功率限制。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无线网络实现大数据的关联分析,智能预测和智能决策。而IntelligentRAN的出现,可以使业务零等待、体验零波动,网络零故障,体验和能效双优为目标,逐步实现业务智营、网络智优、运维智简等无线网络智能化,支撑运营商在5G时代的新空间、新业态的持续拓展。
小结
随着5G通讯技术的发展,其已经开始赋能各类场景,智能工厂、智慧办公以及智能影音等方面都开启了智能化转型。但是,在5G网络的建设与维护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技术性难题。
例如,5G虽然能实现个人、行业和家庭应用呈现爆发性增长。但是面对庞大的业务种类、快速实时的业务体验要求,运营商就必须打破之前依靠人工经验耗费数月才能开通业务的传统。
另一方面,5G的各种业务在上下行速率、时延、定位、可靠性等网络能力方面的需求,存在10~100倍的差异。因此,在多业务需求和多频段选择之间,无线网络需要通过智能化的方式,达到多频利用最高效、多维业务体验最优。
传统的无线网络以小区为中心,随着无线网络走向多制式多站点,单用户体验在移动过程中会因为小区间的覆盖不同、站间干扰等受到影响。
在出现的种种难题面前,如果寻求一组专业的网络运维人员,将投入更大的成本,并且各种问题的叠加,也会考验其技术的储备与解决能力。
此时,如果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帮助无线网络实现大数据的关联分析,智能预测和智能决策。不但节省了成本,同时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解决网络问题,不会因为网络情况,对使用环境造成连锁反应,从而提高生产、生活效率。
不过,对于人工智能解决网络方案,虽然现在华为提出了IntelligentRAN架构,但其真实表现能力还需要时间来印证。并且,期间也需要运营商、业界伙伴的协同发展,才能加速实现这一目标。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