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新投资基金筹资超过 10 亿美元:发力四大领域清洁能源项目


来源:网易科技   时间:2021-09-21 17:05:05


9 月 21 日消息,据报道,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已经为其新投资基金“突破能源催化剂”筹集了超过 10 亿美元资金,将为四大领域的清洁能源项目提供启动资金。

贝莱德将从其慈善基金会获得为期五年的 1 亿美元拨款。微软和其他投资者将提供股权资本和与项目相关的收购协议,这些投资者包括通用汽车、美国银行、美国航空集团、波士顿咨询集团以及安赛乐米塔尔 (ArcelorMittal SA) 等。

贝莱德 (BlackRock) 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 (Larry Fink) 在与盖茨共同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这么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播下这些想法的种子,并加速种子的萌芽。”

盖茨成立突破能源催化剂的目的在于,加速推广气候危机四个关键解决方案的商业可行性,包括绿色氢气、可持续航空燃料、长期电池储存和从空气中捕获碳。在实践中,突破能源催化剂项目将提供启动这些资本密集型项目所需的现金,然后通过债务融资和政府资金获得剩余 90% 的资本。

如今,这四种解决方案都不够便宜,不足以刺激人们广泛采用。例如,从工业废物或酒精等更可持续来源提取的喷气燃料价格大约是煤油的五倍。在理想情况下,突破能源催化剂项目将通过规模化运营证明基础技术具有成本竞争力,并消除传统标准之外的“绿色溢价”。

盖茨说:“风能、太阳能和锂离子电池就是这种模式。与传统技术相比,这些产品的价格非常高,但幸运的是,德国、日本和其他买家提供了扩大规模的资金,现在这些产品符合正常的客户投资指标。”

现在的不同之处在于速度。2015 年签署《巴黎气候协定》的各国政府正在努力实施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减排,还需要从地球大气中消除二氧化碳。全球最大的九个经济体和包括贝莱德在内的许多公司都承诺要实现这一目标。芬克说:“太阳能和风能的发展需要 30 年的时间,才能与碳氢化合物竞争。但我们没有 30 年甚至没有 10 年时间。”

盖茨估计,实现净零排放的成本约为 50 万亿美元,他希望自己的项目成为公私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典范。

今年 8 月,突破能源催化剂项目同意筹集 15 亿美元,以换取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支持,其中有些支持取决于美国能源部的立法。另外,该基金在 6 月份承诺提供 5 亿美元,以换取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投资银行为大西洋彼岸的类似努力提供相匹配的资金。

盖茨先是向微软现任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推销自己的计划,然后是芬克,而芬克又进行了许多“非常严肃的谈话”,说服其他首席执行官支持突破能源催化剂项目。安赛乐米塔尔将在五年内进行 1 亿美元的股权投资,美国航空公司也将出资 1 亿美元。不过,其他合伙人没有详细说明他们的参与情况。

前期费用和可扩展性是大多数科技产品和清洁能源解决方案之间的两个主要区别。虽然开发一款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能不需要多少资金,甚至不需要资金,但即使是碳捕捉的试点项目也可能耗资数千万美元。此外,由于回报充满不确定性,大型投资者大多回避雄心勃勃的清洁能源项目。盖茨本人曾公开指出,他在电池开发上“损失了一大笔钱”。

芬克在贝莱德管理着近 10 万亿美元的资产,他表示,有大量资金等待投资于事实证明可以降低“绿色溢价”的技术。他说:“我不担心从哪里筹钱,只想确保我们有足够的科学技术和可行性。满足了这些前提,资本不是问题。”

在注入新的现金和承诺的同时,突破能源催化剂项目邀请潜在的项目填写信息请求。随后可能会在今年年底之前发布一份更精确、更技术性的建议书(RFP)。

盖茨在采访中列出了时间表和部分参数:

突破能源催化剂项目将在 2022 年开始为项目提供资金,可能每个领域都会有几个项目;

资金将涵盖设计等早期成本,加起来可能占总成本的 10%;

突破能源催化剂项目共招募约 20 家公司作为锚定合伙人,并将民间资本池增加至 30 亿美元;

绿色氢气和可持续喷气燃料已经足够先进,它们可以在三到四年内“达到低价”目标。

盖茨说:“在未来五年时间里,如果看不到绿色溢价大幅下降,我可能会感到非常失望。因为这应该会让我们做两轮项目,开始第一轮项目,然后从头两年半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再做第二轮,这将进一步降低成本。”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Science 子刊:被人形机器人一直盯着,你会变“蠢” Science 子刊:被人形机器人一直盯着,你会变“蠢”

精彩推荐

产业新闻

盖茨新投资基金筹资超过 10 亿美元:发力四大领域清洁能源项目 盖茨新投资基金筹资超过 10 亿美元:发力四大领域清洁能源项目

热门推荐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