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总产值占我国GDP 12%以上,随着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密钥,企业“化茧成蝶”的必备条件。但我国的化工行业整体却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现状,化工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成发展“必选项”,那么目前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如何?面临的问题挑战有哪些?
智能化水平处于初级阶段
“近年来,化工行业部分龙头企业智能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石化化工行业总体智能化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部研究员李文军近日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石化盈科党委书记、行政总裁周昌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表示,目前各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策略和方法路径呈现多样性,但总体而言,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科远智慧化工自动化中心副总经理汪宇安也表示,由于化工行业的细分行业多,产品千差万别,难以统一尺度进行标准化管理,加之区域和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发展参差不齐。
虽说行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李文军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化工行业转型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如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持续推进,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智能制造建设成效显著;智慧化工园区建设进入加速期,全国已有50多家化工园区正在开展智慧化创建,经专家评审有12家列入试点示范园区,超过10%的省级以上重点化工园区启动了智慧园区建设工作,智慧园区建设正在从试点示范向全国稳步推进。此外,一批智慧化工园区相关建设标准正在加紧编制,进一步规范了智慧化工园区建设。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在重点企业先行先试并带动全行业加快新技术融合进程。
化工行业作为流程制造行业,不同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亦不同。周昌告诉记者,石化盈科通过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产品销售等领域68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持续跟踪调查,分析得出能源化工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所处阶段。如,勘探开发企业大部分处于业务赋能阶段,正在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数据融通,在资产远程运维、无人值守等场景进行数字化的试点尝试;炼油化工企业大部分处于业务赋能和运营优化阶段,在日效益日优化、计划调度生产协同、智能立体仓库、远程技术诊断等场景已初显成效;产品销售企业侧重运营优化和模式再造,强化客户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站内设备自动管控、客户智能识别、行为跟踪和精准营销,依托电商平台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提高企业竞争力。
直面挑战,跳出“舒适区”
虽说智能化转型已取得阶段性成绩,但化工行业作为流程工业的典型代表,行业特点致使其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就是复杂,亟需“补课”的内容更是不少。
李文军告诉记者,目前石化行业数字化转型路上有不少“绊脚石”。一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石化行业智能制造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高端装备和自动化仪表发展水平较为薄弱,大多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二次开发。此外,产品部分技术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尚有较大差距,工业互联网软硬件基础薄弱、工业无线网尚在推广阶段,尚未实现行业普及。二是大部分石化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知不足。这一点记者在采访产业链有关负责人时都谈到这一问题,他们认为,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传统企业的文化“舒适区”,认为数字化是花钱多、见效慢的事情,对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及其必要性、重要性理解不够,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强烈的危机感。三是石化行业智能制造研发投入力度不足,资金利用模式尚在探索。世界排名前50的大型跨国公司信息化建设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1.5%~2.5%。荷兰壳牌公司的信息化费用高达总销售额的4%。中国石化作为国内石化化工领域信息化建设的领头羊,每年投入信息化建设费用约20亿元,仅占其销售额的0.07%左右。另外,企业智能制造研发力量薄弱,大都没有设立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和应用部门,信息化经费直接投入在软、硬件设备的采购,智能制造研发和攻关的经费投入很少。四是石化行业智能制造人才队伍需继续加强。目前在智能制造业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缺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合理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在技术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企业在智能制造业人才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产学研跨领域联合科技攻关的相关机制和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智能制造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严重短缺,领军人才匮乏。没有足够的智能制造人才支撑,直接影响石化行业智能工厂建设和运营效果。
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
我们知道,当前,大多数中国化工企业还处于早期的数字化应用阶段,数字化进程缺乏沟通与透明度。除组织灵活性以外,我国化工企业在如何升级数字化计划从试点项目扩大到全企业层面,助力企业发展,还面临重大挑战。
为此,记者采访到不少产业链企业,他们表示,化工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要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化工企业的数字化是全面的数字化,需要考虑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全范围、全层级。
周昌告诉记者,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化工行业在数字时代要实现敏捷高效、绿色低碳发展,应对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通过组织、技术、业务等方面的转型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其中,组织方面,要以人才为核心,尤其是需要培养既深刻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等业务,又具备数字化运营经验的复合型人员;技术方面,企业应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提高运营能力和产品质量,保障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实施;业务方面,数字化转型将促进能源化工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大幅度提升,为行业数字化创新带来无限可能。
蓝卓市场总经理陈玉龙也表示,化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做好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转变设计理念。化工企业需要做好统一基础平台底座,绘制出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列出任务清单,逐条解决问题。二是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全面集成和深化应用。在纵向集成方面,实现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的有效集成、数据信息的集成共享。在生产过程管理方面,提升过程控制系统的效率,推动先进优化系统在化工的应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平稳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生产经营层面,提高生产执行系统(ME S)应用普及率、覆盖范围以及应用深度。在横向集成方面,推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过程、物流仓储产供销产业链一体化,实现产品可追溯、制造过程可监控、效益可实时计算的目标。三是对劳动密集、劳动强度大的工段,要通过“机器换人”“智能化替人”以及“智能化提升效益”进行示范引领。尤其是在智能化车间、智能化工段、无人值守、数字化车间等方面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四是专注于某个领域去做设计,比如针对某一装置、设备、工艺进行功能性的A PP开发,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为加快化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李文军根据现在行业发展现状,给出了下一步发展建议。他表示,一是加大政策支持与引导。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制造推进力度。二是加快国产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的自主化研发。加强对国产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的政策扶持力度,带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软硬件产业蓬勃发展。三是持续推进示范试点工作,持续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并积极推进智慧化工园区试点。四是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五是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当前要进一步加强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宏观调控、引导和管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
此外,在双碳目标下,有着高耗能、高污染特性的化工行业对双碳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周昌表示,当前,积极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推动数据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使用,优化工业生产组织流程,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效率,提升自动化水平,从而实现深层减碳成为业界共识。
工业互联网通过全面构建人、机、物的互联,有效支持工业制造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的全面链接。周昌表示,基于这些能力特性,工业互联网可以大力提升生产管理能效,减少资源消耗,成为生产力提升与环境友好之间的新平衡点,推动碳减排工作迈上新台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