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你没有使用过iPhone,或许也会对苹果的马达有些许印象,因为它真的“太大”了,毫不夸张地说,苹果在马达这一方面就是市场中的“王者”。苹果也因此被不少用户认为是震动反馈体验最好的手机,没有之一,但你知道吗,这个为苹果锦上添花的马达来自于国内一家小厂商,它的名字叫做金龙机电。
金龙机电是一家专注于微特电机和马达的企业,在2009年上市,并凭借苹果、小米、华为等手机企业供应商的身份在股市上越走越高,在2015年曾达到过46.46元每股。
但好景不长,2018年金龙机电的亏损达到了4.5亿元,同比下降295.61%,基本处于退市的边缘,截至发稿前,金龙机电的股价只剩4.43元每股,还不到之前的零头。按理来说,作为苹果的供应商,金龙机电的下场不该如此,为何金龙机电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香饽饽成为谁都不想要的“烫手山芋”呢?
苹果并没有让它崛起
2015年,金龙机电凭借自己在微型电机/马达上的成就,成功跻身于苹果供应链当中,并且当年就拿下了50%的供应份额,需要每个月产出1200万个线性马达。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个肥到流油的大单。
在得到苹果的认可后,金龙机电又获得了来自华为、小米、三星等一线手机厂商的大量订单,这也使得当时的金龙机电净利润达到了1.1亿元,同比暴涨430%。为了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业务,金龙机电还趁热打铁地收购了博一光电科技和甲艾马达科技两家公司,一时间风光无限。
那么,这么一家潜力无限的公司怎么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呢?首先,金龙机电因为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收购公司,出现了资金问题,必须用苹果的大量订单才能够弥补这一漏洞。
但苹果当年的产品策略却给金龙机电浇了一盆冷水,在iPhone XR 上,苹果取消了3D Touch 功能,这使得金龙机电的订单数量大幅缩减,无法弥补之前的漏洞。另外苹果还担心“缺钱”的金龙机电会在供应方面出现问题,因此转而选择立讯精密为备用供应商,在必要情况下彻底取代金龙机电。
其次,金龙机电花重金收购的两家公司发展得也不够顺利,博一光电原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当时混得还算不错的酷派,但随着酷派的没落,博一光电的业务也因此停滞。而甲艾马达科技的客户微软在国内发展得也不算顺利,在没有新市场的情况下,两家子公司前途一片黑暗。
最后,就是当下的手机市场已经逐步趋向饱和,在智能手机刚刚面世的几年内,由于手机销量的激增,导致不少供应商疯狂扩张自己的生产规模,并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拉低了整个市场的价格。然而近几年手机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往存量市场转变,据IDC发布的数据显示,直到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仍同比下降11%。
订单越来越少,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利润自然而然地不断下滑,这对于原本在资金上就有问题的金龙电机来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想做苹果的供应商可不容易
除了前文提到的三点,其实还有一个异常重要的原因。众所周知,苹果的技术迭代非常快,基本上你这批机器还没赚回成本,苹果那边就需要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来生产全新的零件。久而久之,供应链厂商的资金缺口会越来越大,这也是目前不少国内苹果供应商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问题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当然,不是所有供应链厂商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下有不少供应链厂商都需要通过负债的方式来维持生计。由于成本无法快速收回,加之负债金额越来越高,多数企业只能通过股权质押融资或借贷来筹集资金,这种循环往复的方式将企业推向悬崖,最坏的结局就是负债倒闭。这一现象将在未来一年内加速显现,苹果的供应链厂商也将进入洗牌期。
那么这些苹果供应商就只能等着破产吗?当然不是,其中也不乏立讯精密这类看清现状的企业。小雷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立讯精密这家公司,它曾凭借100%的良品率获得了AirPods 60%-70%的代工份额,随着AirPods 的大卖,它也成为了继富士康后的又一大苹果代工厂。
而今年,立讯精密更是一举拿下了iPhone 13 Pro 40%的订单量,如果不会像重蹈覆辙的话,是十分有可能替代富士康,成为苹果新的核心代工厂。
但即便立讯精密获得了如此大的一个订单,它也深知仅靠代工是没有前途的,就算你做得再好,万一未来的苹果选择了更实惠的对手该怎么办。因此立讯精密在今年成立了一家芯片制造公司,希望能够在芯片领域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也就不必过于担心自己的发展会受限于苹果了。
结语
如今成为苹果供应商已经不再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了,甚至可以说当下选择跟苹果合作有较高的风险。除非你拥有核心竞争力,能够生产出其他企业都做不出来的零部件,但最好的方案还是证明自己就算离开苹果也能够活得很好,就像之前石头科技一样,从小米代工厂逐渐成为行业龙头,只有这样,市场才有可能会认可你。
虽说目前苹果在国内的供应商数量依旧不少,但可以发现的是这个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如果不抓紧时间打造核心竞争力或另起炉灶的话,金龙机电的悲剧就有可能再次上演。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