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全球生活以及工作型态改变,全球人类快速适应「远距」成为「新常态」, 也因此,在科技界,与物联网(IoT)相关的项目正在受到严格的检视,人们看到了和物联网相关的产品与应用快速且戏剧性地增长,成为许多公司关键战略的一部分。
在由Pelion赞助的网络研讨会邀请了一些物联网业界的资深人士聚集在一起,探讨近期物联网发展中的观察。其中全球设备制造商Flex的连通性资深总监Juan Nogueira-Nine博士就点出:「在物流业、农业和医疗保健等关键垂直领域耕耘的公司将面临更高的物联网需求,因此需要改进其流程以提高效率。」
新冠疫情加速物联网普及的脚步
正如赛普拉斯半导体嵌入式产品高级总监Jack Ogawa指出:「在COVID-19出现之前,物联网服务是高度分散的,但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物联网服务开始形成了集中的范例,也因此应该会造就更多的统一和碎片化的减少。例如远距医疗服务。我相信更多多公司看到远距的急迫性,也想要满足这个需求缺口,如可穿戴设备和健康监控以及它们与远距医疗之间的关系。」
远距医疗是一个特别有趣的范例,因为它不是一个新应用;它已经存在多年了,但现在才被大家「重新发现」。事实上,远距医疗以及与其相关的类型的数据收集,健康监控设备和服务都具有更高的重要性,因为它们代表了医疗产业需要和消费者想要的东西。目前,它的需求比其他任何事物都更为迫切。
一旦人们经历了与医生或其他医学专家的远距医疗对话,许多人就会意识到,与传统的医疗模式相比,它更加方便且可以适合多种不同的情况,以致即使我们以后恢复到以往自由自在出入的正常生活,远距医疗应用的使用率仍旧可能会很高;这是与物联网相关应用的经典案例。还有其他更多的物联网应用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如设备甚至是空间的远距监控,但也许需要某些事件的触发才能进入主流需求,就像现在的新冠疫情促使远距医疗的普及。
正如Pelion的首席产品和营销长Charlene Marini指出:「在新冠疫情下,诸如远距管理之类的事情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它减少了员工外出检查设备的需求。此外,随着企业转向物联网应用的布局,同时也为未来员工可以返回工作场所做准备,也因此空间管理正变得日益重要。」
新途径加速了棘手的产品概念验证(POC)阶段
除了这些特定的物联网应用之外,还出现了新的方法来加速产品概念验证(POC)阶段。正如《经济学人》思维领导部门编辑总监Pete Swabey所说:「被主流长期垄断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正随着时间推进而被颠覆,因此现在必须重新回到实验室,修改以前的POC。这意味着以前最初我们认为可以大量投入生产线的产品,现在也许需要修改。」
除了这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之外,还必须克服其他企业组织上及和技术上的挑战,方能进行更广泛的,高度重视的物联网部署,包含在领导阶级的政治角力或内部斗争。
公司内部经常发生的经典之战就是OT (Operational Technology) 与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人员之间的斗争。Juan Nogueira-Nine指出:「OT人希望将一切都控制在自己的所能控制的范围内,但与另一个孤岛(即IT)存在沟通挑战。对于物联网而言,IT世界和OT世界之间缺乏彼此的能见度是一个大问题。」值得庆幸的是,他认为透过一个关键新技术,也就是5G连接的M2M应用将会是两个世界开始互相沟通的地方。
说到技术, Jack Ogawa指出了另一个正在开始转变的关键因素,「设备管理必须整合到产品中,而不是事后才想到。连接性和网络连接是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安全设备管理需求很快就会出现,这种发展才刚刚开始。」
此外,还有商业模式的问题,还有更重要的也就是安全问题,这是许多物联网项目、产品和服务的另一个挑战。Charlene Marini解释:「领导人必须要考虑整个生产体系的的经济效益。如果一家企业这样做,那么安全性自然就成为首要考虑,因为任何生产系统都必须要具有可靠性,系统完整性,所有设备在布署前都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利用数据创造价值
物联网还有很多新的机会,尤其在「新常态」的时代。「新常态」促使许多公司在本质上做出改变,数字化革命让组织更加有效率,也创造新的机会。
从医疗保健公司到新近受到启发的远距医疗,还有物流公司都需要重新思考其供应链,以及全面改变其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地点。这场因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将会带来改变游戏规则的新想法。而这些改革很多都会跟物联网相关或因物联网而启发。
这场造成全球大流行的疾病改变了许多事情,也造成了很多公司和产业的危机,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会将当前的危机改变成转机,需要重新思考其业务流程以适应「新常态」的世代,并且利用可用的工具来实现这些变化。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