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特殊的 2020 年已经过去,但这一年间发生的事不能遗忘,对于手机行业而言也是同样重要。
手机市场整体转入存量竞争,创新程度却不比过去的任何一年差。手机在影像能力、快充技术、芯片工艺、屏幕素质、产品形态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2020 年,消费者能够买到比以往更好的手机,也为 2021 年手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调。
在见证了数个实用新技术落地、新理念普及和市场结构发生的悄然变化后,我们有必要对智能手机的 2020 年来个完整回顾。
搭载高通新一代 5G 旗舰平台骁龙 865 的手机接连推出,不仅身体力行地支持中国正在建设的双模 5G 网络,性能层面也有恰当提升,高通还在年末如期发布了采用新架构的骁龙 888。面向中低端市场的高通 5G 芯片逐步进入市场,虽然可能存在性能不足的现象,但不失为一种选择。
苹果也在同一时期带来新的 A14 芯片,和过去一样只供应苹果的手机和平板,因此保证了 iPhone 12 性能的相对领先。苹果收购英特尔手机基带业务的成果暂且没有体现,最初预估的英特尔 5G 基带没有在 iPhone 12 中采用,而是搭配安卓旗舰同款的骁龙 X55 基带连接全球 5G 网络。
如果没有一系列意外,华为本可以在 2020 年用有史以来的最大生产规模,向全世界发布新一代海思旗舰芯片。然而麒麟 9000 只能以不太充裕的数量进入市场,即使有性能上做取舍的麒麟 9000E 和麒麟 990E 补充,搭载这些芯片的 Mate 40 系列也仍旧无法不限量销售。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华为不会停下研发手机芯片的脚步,将继续保持理论性能的领先。不过海思芯片什么时候可以大规模重回华为手机,国内什么时候能拥有最先进的芯片生产技术,在 2020 年看来还是件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事。我们唯一知道的是,那些努力过的人不会放弃。
三星和联发科都打了不错的翻身仗。采用公版架构的新款三星芯片性能不错出货还快,因此在 vivo 为主的手机上表现出时间差,在中国的占有率甚至提升到了 7%。联发科则用天玑 1000 和天玑 820 在用户心中树立起高端认知,然后用天玑 720 等产品的能耗表现征服手机厂商和市场。
中国手机市场中存在感不太足的紫光展锐,也在 2020 年有了更多曝光。专注入门级 5G 市场的虎贲 T7510 有正式产品上市,采用 6nm 工艺生产、用上 A76 大核支持 120Hz 刷新率的虎贲 T7520 崭露头角,规格逐渐追上主流中高端芯片,相关手机产品即将面世。
每当有人预言手机行业遭遇技术瓶颈时,总会有厂商带来超出预期的技术进步,这在非常不一般的 2020 年也没有例外。我们见到了屏幕、影像和充电三大领域的进步,而且技术与中国智慧中国厂商的结合,比过去任何一年都更加紧密。
经历了 LCD 屏幕大面积国产化、OLED 手机中有规模地出现国产屏幕后,国产 OLED 在过去的一年中开始高端起来。部分手机用上了显示排列更优的屏幕,120Hz 高刷新率、高色准的柔性国产屏也在旗舰手机上应用,华星光电、京东方、维信诺和天马都在带来更好的 OLED 屏幕。
OLED 屏的色准和通透度得到主流市场认可,于是从过去仅限于中高端手机的硬件配置,变成了更多手机会使用的常见屏幕类型。由此产生的大量 OLED 屏幕需求,仅靠三星一家供应商无法在数量和价格上做到完全满足,必须要国产屏幕厂商补足,而他们不断提升产品素质的态度值得肯定。
国际品牌继续在计算摄影领域深耕,不过中国品牌却在拍得更远上找到了方向,中国上市的顶级旗舰手机都无一例外地配备了潜望式超长焦,在功能层面更像专业相机了。与此同时,大底已经是中国高端手机的标配,厂商用更大进光量和更大像素数量追逐着高品质的影像水准。
不管是哪个品牌所使用的大底传感器,都是中国手机厂商深度定制的,中国市场在驱动手机行业变化过程中占到了不小比例,小米更是在小米 10 Ultra 上首发了豪威科技的新款传感器,用不错的成像效果帮助小米和豪威提升品牌价值。传感器之外,镜组、马达等影像系统部件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在手机续航能力上,一面是苹果把 iPhone 12 的 15W 无线充电称作 “超速了”,一面是中国手机厂商用各自的方式实现了 100W 级别快速充电。有些厂商用电荷泵 + 双电芯实现了十多分钟就能充满的能力,有的则是设置双充电口在提供快充的同时保证协议兼容性,可谓是各显神通。
就在 65W 功率、半小时能充满的体验开始普及,充电技术看起来要就此达到平稳期的时候,手机厂商不仅没有放慢速度,反而是 “大力出奇迹”拿出了更大的进步幅度,忘掉等待时间的无感充电正在变成现实。也有多款手机配备了高速无线充电,及可用于 TWS 耳机的无线反充功能。
至于被手机等行业共同寄予厚望的 5G,不仅因为建设成本等原因,没能在中国及其他国家地区完成主要城市的大面积覆盖,还变成了手机电池增大后续航反而下降的 “元凶”。信号不佳、网速提升不大、延迟改善不多还耗电,让许多用户选择继续观望或关掉 5G 来使用手机。
在 2020 年,各手机厂商所使用的手机系统已经趋于稳定,大都是在此前数年积累下的框架上进行技术、视觉和交互长期演进,不再有从头研发一个全新操作系统的消息。拥有多品牌的厂商,基本都使用相同的系统和服务生态,再通过界面、功能的调性微定制来区分不同品牌。
无论是为全球用户研发的 iOS 14 和 Android 11,还是主要服务中国用户的各定制安卓系统,过去一年间上线的更新主要有三个点:安全隐私、易用性、多设备体验融合。简单来说,就是手机使用更让人放心,细节更简单好用,手机与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桌面终端结合更紧密。
统一推送成为中国手机行业的通行标准后,对用户隐私的保护成为手机系统新的共识。
iOS 14 让应用和网页的信息调用更透明,Android 11 则表现在对应用权限的进一步细分和收紧,MIUI 和其他定制系统更是加入了针对账号、支付等场景的本地化隐私保护措施。一系列动作执行后,用户信息被手机 App 不当获取和滥用的客观情况得到遏制。
最具标志性的易用性改进,莫过于对分屏和小窗口功能归纳总结后,迭代出来的全局自由窗口 / 闪达窗口。手机厂商意识到诸如多窗口效率使用的细分需求,开始充分满足用户,还顺带让系统变成了用户不更换品牌的理由。
每个系统都在试图把多设备交互界面放到更显眼的位置,使用户随手一滑就能进行方便的管理,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的配对配网也得到了极大简化。尝试打通手机和桌面后,用户能在 Windows 系统下通过无线网流式访问应用、图片视频和文档,不再需要数据线导入导出文件。
还有一个相当重大的改变,厂商都开始在系统动效、视觉表现、文字渲染等美学部分雕刻出更多细节,小米的 MIUI 12.5、OPPO 的 ColorOS 11、vivo 的 OriginOS 以及华为的 EMUI 11 都有体现,甚至有厂商在发布会上大胆对标 iOS。
在国产手机越发普及的高刷新率使用环境中,这些过去少有人琢磨的细节,的的确确消除了系统层面的 “粗糙感”,明显缩短了与 iOS 的距离。
时间上的感觉可能只像是弹指一挥间,当前主流的手机产品形态却已经出现十多年了,不再有 iPhone 改变世界时的新鲜感。手机厂商也纷纷在不断优化体验提升性能的同时,探索可能会成为下一代移动设备的手机新形态,目前的主流眼光放到了基于柔性屏的各类方案上。
折叠还是最主流的柔性屏方案,华为和柔派都带来了新的外折屏折叠手机,不过屏幕依然没有如大猩猩玻璃一般的高强度保护性能。三星带来了新的内折产品 Galaxy Z Fold2,改掉了前一代在产品细节上的种种槽点,最重要的是内屏平面部分有了近似于传统玻璃的高强度。
做小平板还是大手机?关于折叠屏手机方向上的探索还没有得到结论,三星的纵向折叠产品 Galaxy Z Flip 用 “粉底盒”概念,在技术积累和横向折叠无异的前提下找到了自己的市场。联想则是借着纵向折叠又一次复活了经典的刀锋设计,还尝试了消除折痕的技术。
至于概念产品为主的大曲率柔性屏和全面(都是)屏手机,过分追求视觉上的无边际却并不能带来功能层面提升,只能是厂商秀肌肉的产物。OPPO 展示了作为柔性屏另一种解题思路的卷轴屏手机,交互体验完成度颇高而且没有折痕,不过也需要面对结构强度、续航等等问题。
柔性屏之外的另一个大趋势是桌面化,就算还没有自家的 PC 产品线,手机厂商还是一窝蜂地在做手机和桌面端体验的融合。在电脑上使用手机,或者像使用电脑一样使用手机,变成了相当普及的功能。
桌面化做得比较早的是华为和三星,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将手机画面传输到电脑,电脑一侧可以在较低的延迟下窗口化操作手机 App,或者是像打开电脑文件一般访问手机中的文件,管理通知来电等等。小米和 vivo 加入了笔记同步、游戏按键适配等细节,但没有脱离这个大框架。
桌面化实践中做得最为 “激进”的,反而是规模相对较小的坚果手机,他们将 2018 年首次发布的 TNT OS 继续改造,甚至还推出了与之配套的二合一平板设备。即使坚果手机业务不能延续下去,他们呈现的效率追赶 Windows 的安卓桌面环境,也很可能会给其他厂商带去启发。
在手机品牌层面,2020 年同样值得纪念,中国有了更多国产高端手机。
此前不是没有手机厂商在 5000 元以上市场推出产品,但高端市场 “一枝独放不是春”。多个品牌都发布了对应价位段手机,并获得超出预期的销售表现,这才可以说中国品牌真正意义上地站稳了高端市场。
针对不同目标群体的产品,有了进一步分化的特征:面向线上消费者,优先保证 X 轴线性马达、直屏等特性,外观也不赖;面向线下和大众,则是在性能和体验优秀前提下,保证信号、续航和外观。高价低体验的 “智商机”悄然消失,每种用户都能找到符合喜好的好产品。
和其他手机厂商比起来,苹果更像是难以被外界所干扰的平行世界。
行业都在用大电池保证 5G 长续航,苹果却为了轻薄缩减电池容量;行业都在做大手机,苹果却推出了近几年最小的 iPhone 12 mini;行业都在追求圆润手感,苹果反而回归了曾经的直角风格。那些违背当下产品力共识的部分,反而会成为 iPhone 12 系列刷新销售成绩的重要原因。
品牌之间的变化也相当值得玩味。
小米在欧洲等海外市场飞速增长,海外手机出货量一度占到总出货量的一半;realme 在国内聚焦市场后增长迅速,同属欧加集团的一加开始在海外推出中端产品提升规模;vivo 看似保持着前一年的市场策略,整体占有率却在悄然提升。
华为剥离新荣耀也是大事,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一部分团队和荣耀共同组成了这家新的手机厂商,背后的资方则是各大经销商和国有资本。曾在国内达到 top2 占有率的荣耀有了投币续关的机会,它能否延续过去的强大,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独一无二的位置?种种可能值得期待。
这就是智能手机的 2020 年,充满变数也充满希望。作为一个身处中国的行业观察者,我也为中国厂商在行业中占到更重要位置的变化感到兴奋,这里不再仅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更是最有创新和活力的前沿阵地。
骁龙 888 产品接连发布、新荣耀即将启航、屏下摄像头大战蓄势待发 ...... 一系列大事近在眼前,我们有理由满怀期待地去相信,2021 年会更加精彩。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