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如何能够走向工业4.0


来源:物联传媒   时间:2020-11-18 11:46:19


单从概念上说,工业2.0是机械化的大量生产方式。工业3.0是自动化的柔性生产方式。由此而论,工业4.0是智能化的超柔性生产方式。这种智能化的程度,使个性化的定制变成可能。这就是丰田所说的“一件一批次”,所谓“单件制程”。当然还要外加按需柔性设计。

这种卡通化的概念,刻画的只是技术和效率层面上的事情。中国要想图谋“弯道超车”,并把过去历史遗留的问题一笔带过,那就得考虑技术背后的力量,考虑生产组织方式,企业组织方式和产业组织方式。

这就是我以前讲过的个概念,产品经营方式、企业经营方式和产业经营方式。

争夺市场的竞争,通常会在这三个概念上依次上展开。至少制造业的竞争,已经呈现出做这种态势。

顺便说一句,以免引起误会。制造业至今依然是人们衣食住行的基础产业。我们必须关注,工业技术基础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热炒一下工业4.0也无妨,警示一下中国企业也不错。

我更希望中国人回归理性,不要像“标题党”那样,一会儿中国制造,一会儿中国创造,现在又是工业4.0。

回归理性,并非不要工业4.0。而是要认真思考一下,我们何以能够持续的提高工业技术基础?何以能够走向工业4.0?妨碍我们持续提高工业技术的障碍是什么?我们有没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实现弯道超车的条件是什么?等等。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大规模地引进产品生产线,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工业的技术基础。我们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就实现了工业2.0。但是我们为什么在后来的二十年没有实现工业3.0呢?我们为什么没有走上丰田、ZARA和戴尔这样的道路呢?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事情。

到今天为止,没有人怀疑,中国已经实现了工业2.0。但很少有人想过,中国靠什么实现了工业2.0?在实现工业化2.0的过程中,又有多少个老板和经理人愿意去深化这个工业2.0呢?

中国企业界沐浴着工业2.0的恩惠,但并没有奋力向工业3.0迈进。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思维,阻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动?直接的原因是清楚的,这就是追求,企业领导人的追求。深层次的原因,不敢在此赘言。

除了华为这样的少数企业之外,绝大部分的企业缺乏“利润之上的追求”。他们的思维,就停留在工业2.0的时代。听一下他们的发言,就知道了。诸如,“企业要想做强必须先做大,不做大绝不可能做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企业的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企业不盈利就是犯罪”云云。

在这种追求下,财智人物就是财富人物,就是富人或有钱人。在这种追求下,他们不可能迈向工业3.0。能够守住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底线,就算是财智人物了。

接下来的事情众所周知,展开大规模的恶性竞争,典型的行为就是“降价促销”。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弱化工业技术基础。

紧接着,再引进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至今,为数不少的企业,已经有了自动化动生产线,有了机器人,智能化的高架立体仓库和IT支持下的物流体系。蔚为壮观。

也许这个原因,一些专家学者判定,中国处在工业2.0和3.0之间。是这样的吗?我们有多少企业,愿意去倾听消费者的心声,愿意市场的要求去改变,改进和改善?

在那些竞争性行业里,每个企业似乎都被自己的对手逼疯了,陷入了恶性竞争的漩涡之中难以自拔。

我认为,中国大多数企业的意识与追求,依然停留在工业2.0的层次上。他们持续引进,或竞相轮番引进的目的和追求,依然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售价、扩大规模、打败对手。依然是为了外延规模化扩张。

而不是为了缓解供求矛盾,缓解生产的单一性和需求的多元化之间的矛盾,缓解生产效率递增和消费效用递减之间的矛盾。

可以断言,如果我们的思维不改变,我们不可能进步到工业3.0和工业4.0。相反,我们会把工业3.0和工业4.0的成果拿来,继续打价格战,继续弱化我们的工业技术基础。

要想改变中国产业界的追求是很困难,尤其很多企业实际上已经被资本市场和各个层面的利益集团绑架了。我们不可能通过倡导企业家精神和建立充分市场竞争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可能做到的就是,呼唤中国产业界的良知和良心,在此基础上,稍稍改变一点思维方式,跟上工业3.0的步伐。不要再停留在浅层次上,通过降价促销、假冒伪劣,以及无视消费者存在等行为,来维持业绩、维持企业的生存。

具体而言,沿着产业进化的自然路径,逐渐强化生产组织方式,企业组织方式和产业组织方式。或者说,逐渐强化产品经营方式,企业经营方式,和产业经营方式。最终把市场、客户或消费者,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互联网及其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兴起,给中国企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即依靠市场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我这里讲的绝非是道德准则,而是经济法则。只要大家留心看一下工业发展的一般路径就清楚了。

工业2.0以前,生产企业是把生产活动领域,当作强有力的竞争武器,关注的是生产的组织方式。

亨利。福特创立了机械化的流水生产方式,完成了生产活动领域的系统整合,开启了所谓的工业2.0时代。

福特曾经一度,大概19年时间,1908年到1927年,把对手逼入困境。

福特的竞争对手,不得已摆开架势、拉开战线。一方面在生产活动领域,迎头赶上福特的工业2.0。另一方面,把竞争引向商务活动领域,和研发活动领域。这就有了,“研产销”一体化运作的企业组织方式。

丰田公司创立了自动化的柔性生产方式,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了企业内部价值链的一体化组织。尤其是生产活动领域和商务活动,完成了一体化的组织,完成了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排序。这就是著名的神谷原则,市场第一,销售第二,生产第三。以及“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原则。

这些原则表明,丰田公司已经构成一个整体。生产活动领域及其精益生产方式,这是企业整体中的一个部分。

如果不能把企业当成一个整体,就不能处理生产效率递增和消费效用递减之间的矛盾。也就不能处理生产的单一化和需求的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工业3.0就没有存在价值。

丰田公司在确立自动化柔性制造生产线之后,也就是工业3.0,并没有停止脚步,沿着三个活动领域继续前进。

第一,在商务活动领域一直把触角,延伸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之中。

第二,在生产活动领域,把触角一直延伸到,零配件的供应链企业,同时,提高自动化的程度和水平,他们在九州的丰田工厂,就是一台制造汽车的机器,所谓“以机器制造机器”,只有装配线上有真正意义上的作业工人工人,剩下的都是辅助工人和后台监控的知识工人。

第三,在研发活动紧追欧洲企业。丰田章一男与英特尔公司合作,推出了雷克萨斯。至此,丰田汽车公司已经确立了,在汽车产业价值链中的组织者地位。

这对于美国人和德国人来讲,是一个莫大的挑战。他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条件,形成自己的基于国家利益的生存竞争策略。这就是工业4.0的由来。但这两个国家想的还不是一回事。德国人想的是如何发挥制造强国的优势,美国人想的是微电子技术的优势,于是就有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概念。这就把全世界的人都带到了云里雾里,谁都相信里面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中国人想的是如何弯道超车。我们缺乏德国人的专业意识(钻研技术),也缺乏日本来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还缺乏美国人的创新能力。我们有的是数字化生存的人群,初具规模的工业技术基础,以及大规模调集资本的能力等等。

其实,中国的选择是有限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从产业组织方式入手,把资本的力量,IT的力量,工业化的力量整合在一块,利用互联网手段,把数字化生存的人群组织起来,构建供求一体化关系体系,即规模化消费者社区。由此赢得时间和空间,逐渐按社区的要求整合供应链,形成有组织的供应链生态。

在这方面,无论是传统运营商,还是BAT或传统大叔,都有机会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成为下一个时代(也许是工业4.0时代)的商界领袖。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理工男将宿舍门锁改成智能锁:支持指纹声控 纯手工打造 理工男将宿舍门锁改成智能锁:支持指纹声控 纯手工打造

精彩推荐

产业新闻

农业中的物联网智能喷洒技术 农业中的物联网智能喷洒技术

热门推荐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