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之一,是当前各个国家争相竞争拔高的技术之一。
目前,全球的传感器市场在不断变化的创新之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研究数据来看,2018 年全球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 亿美元,未来 5 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将保持 8%左右的速度增长,到 2024 年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284 亿美元。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在物联网和消费电子等风口产业的推动下,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了更广的延伸和更大的提高。
这篇文章我们主要围绕在物联网的推动下,国内传感器企业在IDM模式上的发展逻辑以及延伸方向,那么,这些传感器企业是如何走入IDM模式,如何与物联网融合发展?
IDM或许才是国产崛起要素
传感器作为半导体产业组成部分,虽然只有产业总量的5%左右,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集成电路该有的产业链,传感器同样拥有。
按照传统的行业定义来看,传感器厂商能够完成传感器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链环节,这类厂商称为IDM模式。
IDM模式与Fabless(无工厂)和Foundry(代工厂)模式对比来看,优点就是设计、制造等环节协同优化,有助于充分发掘技术潜力;能有条件率先实验并推行新的半导体技术。
而由于全产业链环节完善,IDM模式的缺点就是规模会更加庞大,管理和运营成本偏高。另外,由于所涉及产业链过长,资本回报率偏低。
同时,在芯片国产化的大趋势下,传感器芯片国产化也是国家重器和行业发展的关键。在2020年物联之星的评选获最具影响力传感器企业奖10名获奖名单中,一共有7家IDM传感器企业入选,占比高达70%,分别是炜盛电子、TE、四方光电、高芯、豪威、慧闻纳米、奥松以及西人马,其中就有6家是本土企业。可见,对于在传感器行业中,尤其是物联网传感领域里,IDM模式依旧是受到行业认可的标准之一。
IDM模式虽说不好做,但是在抵御外部风险和迎接行业契机方面可以说是不二之选。无论是在汽车、航空航天、交通、家电、农业等传统应用场景下,IDM有着绝对的成熟供应链优势,同时,伴随着5G、AI、IoT、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来看,智能传感的算法升级、多传感器融合算法,以及在建立技术壁垒上,IDM模式都能够从容应对。
反过来看,虽说国内80-90%的传感器芯片都是进口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绝大部分由国外企业所占据部分的市场份额转化成国产市场占有率,这里面的因素会有很多,例如国外产能大幅降低、国内客户需求熟悉程度、供应链完善。
所以在今年以及未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IDM传感器厂商崛起,是个挑战也是契机。
IoT重新定义IDM
放在10年前,IDM模式的传感企业只涉及传感器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链环节,但是现在,IoT给这些IDM厂商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产品和业务想象空间。
基于上述的炜盛电子、四方光电、高芯、豪威、慧闻纳米、奥松以及西人马公司,炜盛电子、高芯分别依托汉威科技和高德智感的IoT业务,或者像四方光电、奥松、慧闻纳米、西人马等公司本身的IoT业务。这些企业都在布局高增量的IoT场景,从芯片,传感模组,传感终端,传感网,云平台以及最后落地的项目场景,或多或少皆有涉足。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指出全球物联网收入在2025年将达到1.1万亿美元。这个数据与我们开头介绍的2024 年传感器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3284 亿美元相比,超过3倍,蛋糕十分诱人。
同时,如果执着于单纯的出货量的话,利润率并不可观,在笔者与几家涉足物联网模组和终端的IDM企业来看,利润率均要高出传统芯片出货30%左右。IDM厂商涉足IoT下游终端产品、解决方案以及项目,所获得的附加值是芯片出货量所不能企及的。
笔者认为,在IoT的影响下,传感器芯片的价格、性能以及性价比或许并不是衡量一家传感器企业市场反馈的绝对标准,以终端匹配能力、解决方案普适能力为标准的物联网项目将会是对IDM传感器企业的标准之一。
IoT时代下,传感器厂商的“新IDM模式”应运而生,从芯片(材料)、模组、终端、平台、传感网、解决方案、场景项目。这种新模式新模态将会始终贯穿于IoT前进的道路上,才能满足万物互联场景化、碎片化的复杂需求。
当然,除了IDM厂商之外,在模组、终端等方面能够适应IoT属性的传感器企业亦能分得一杯羹。在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下,传感器企业如何把握万亿物联网市场?
为了帮助传感器企业在物联网发展动向,提升市场影响力。IOTE 2021国际物联网展将于2021年8月18日-20日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举办,这将会是一场关于物联网产业链最完整的展示。目前,已有超过50家国内外知名传感企业将在IOTE 2021深圳国际物联网展进行产品和解决方案展示(名单见附录)。
展商名称
展位号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C16
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C32
安森美半导体
1A145
Sensirion(盛思锐贸易(深圳)有限公司)
2C9
湖南菲尔斯特传感器有限公司
2C2
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2C3
上海飞聚微电子有限公司
3A54-2
深圳万讯自控股份有限公司
2C97
深圳市源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2C175
苏州慧闻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2C172
杭州八识科技有限公司
2C92
深圳市晶科鑫实业有限公司
1A180
敏源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2C175
深圳电目科技有限公司
2C96
河南福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C80
北京博大光通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C130
陕西拓普索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C60
合肥皖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2C173
嘉兴博感科技有限公司
2C151
泰州福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A163
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
2C59
上海铭控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2C61
上海宜链物联网有限公司
1A221
深圳市晶远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A217
苏州简管家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2C156
深圳市晶光华电子有限公司
1A293
深圳市明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C33
深圳市集和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C87
山旗电子(香港)实业有限公司
2C73
智驰华芯(无锡)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2C102
米恩基(浙江)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2C127
(德国EC Sense )宁波爱氪森科技有限公司
2C79
广州奥松电子有限公司
2C61
上海祉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2C149
合肥微纳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2C100
西人马联合测控(泉州)科技有限公司
2C48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2C129
高德红外/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
2C123
深圳扬兴科技有限公司
2C86
深圳市欧利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2C58
北京富奥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2C49
广州市科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C128
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2C82
深圳市祥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2C212
广东华兰海电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C81
无锡康森斯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C98
南京沃天科技有限公司
2C126
深圳市普晟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2C103
深圳荣亚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2C188
深圳盛世物联传感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C176
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即预约观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