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这一轮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技术周期渐渐行至末端之际,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未来潜能正愈发清晰。
全球AIoT市场正快速爆发,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每一秒都有127个新的IoT设备联网,2020年消费类电子设备数为所有已安装的IoT设备的63%,到2024年全球的联网设备将达道400亿个。
随着5G的落地,当世界正意义上实现“万物互联”,这种互联互通的创造力会在各个行业形成一股转换的新动能,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那么AIoT将打开一个怎样的产业发展新逻辑?“生长”出怎样的产业新形态?驱动这一市场的拐点技术和生态要如何跟进?
什么是真正的万物智联?
“AIoT带来的未来属于场景,而不是产品。”智能锁品牌VOC创始人林飞和强调,他们成立之初就将自身定位为AIoT生态中“连接家和世界的一环,就像手机连接了人和世界”。
AI+IoT平台服务商涂鸦智能认为,物联网的1.0版本只是连接设备的万物连接,2.0版本是让不同的设备之间可以相互串连的万物互联。如今正在迈向3.0版本——万物智能——设备和设备之间不仅仅是连接,还能主动侦测使用者的偏好和习惯,提供最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使用场景。
“万物智联已跳脱连接,进入到智能服务的层次。”在近日的一场围绕AIoT的硬科技开发者大会上,涂鸦智能创始人兼董事长陈燎罕这样指出。
不难想象,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态,技术推动整个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但陈燎罕也指出,目前整个人工智能的物联网还是一个新兴产业,AIoT行业生态尚未成熟,其中最大难题之一就是无法实现“互联互通”。比如,各品牌智能家电产品自成体系、各自为战,就像大海上一座座无法通航的“孤岛”。
“真正的万物智能,是用一个APP串联所有AI场景。”陈燎罕说。据了解,过去六年来,涂鸦智能深入产业链上下游,致力于打造覆盖智能制造到智能场景应用全链路的AI+IoT平台。
陈燎罕介绍,对于产业上游芯片供应商而言,涂鸦智能深度参与到芯片的研发中,与Realtek(瑞昱)、Rockchip(瑞芯微电子)、Allwinner(全志科技)等芯片供应商共同设计芯片、助力IoT芯片产业蓬勃发展;对于智能模组工厂而言,涂鸦智能凭借IoT芯片、Tuya IoT OS、涂鸦云模组及涂鸦智慧工业平台助力传统模组厂商实现智能化升级;对于智能设备工厂或品牌而言,涂鸦智能为开发者进行产品智能化的赋能。“我们希望开发者专注于智能设备开发,所需要的工具,包括联网模块、云、App等这些东西交给涂鸦就可以了。开发者像使用积木一样和玩乐高一样简单,直接使用这些工具就可以实现智能产品的改造或升级。”
IEEE高级会员、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邹卓则强调,AIoT(万物智联),并非AI+IoT的单纯技术叠加,而是AI与IoT的相互赋能。而AIoT技术凭借独特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优势,正不断从各个领域发力,打造更加立体、多维互通的智慧化体系。例如,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工厂的自动化、智能化不单单是实现机器互联,更是“智能连接”。而AIoT可以为机器人与工业设备等装上“智慧大脑”,在实现互联互通的同时可对相关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从而进一步降本增效。在智慧物流领域,AIoT对各流程行为的数据分析可以提高货物进出仓效率,激活仓储容量。
“长出”新产业形态:到场景中去
“我们发现智能生态和原来传统的设备相结合会创造非常多的应用场景。”陈燎罕以蓝牙耳机举例,随着智能互联生态的逐渐完善,蓝牙耳机的场景也进一步拓宽。“比如你在用蓝牙耳机听音乐,突然家里门打开了,你可能都没注意,但蓝牙耳机可以第一时间告诉你。包括一些信息它也可以随时同步给你,甚至还可以通过蓝牙耳机来寻找其他设备。”陈燎罕认为,与越来越多的产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新的价值和产业形态,才是AIoT真正意义所在。
晨山资本合伙人王志飏告诉集微网,近年来晨山资本的投资主题主要围绕“数据驱动的产业互联网”,并指出,5G开启万物智联的代际革命,是未来5年最大的技术变化和创新热点。每轮技术创新都孕育了众多伟大企业,万物智联时代的产业创新更值得期待。
“产业互联时代,工业、金融、城市、能源等规模巨大的传统产业,即使是1%的效率改进都将创造巨大价值。”王志飏说。曾投资过Airbnb、Evernote、博车网、朗新科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王志飏对于万物智联时代的产业创新机遇十分看好。
王志飏进一步解释,经过过去十年消费领域的创新,人们的衣食住行被移动互联网解决得非常好了,甚至这部分很多方面中国原生创新在引领世界了,超过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创新程度。但在产业创新层面,必须看到的是,虽然中国的产业规模巨大,但传统产业效率比较落后。这就意味着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帮助传统产业实现这1%的价值从而共享这部分的产业技术价值,这个是未来很大的课题。”王志飏说。
随着互联互通的创造力深入各个行业,未来行业之间的边界将会进一步模糊,甚至没有行业之分,只有生态之别。“未来各个行业及业务场景里都可能出现大量运营商的概念。”王志飏这样判断。比如,未来的床垫生产企业不再是简单地卖床垫,而是变成睡眠服务的运营商,传统的空调企业变成室内温度体验或者室温控制的运营商。这也就意味着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从原来和客户一次性交易,变成长时间、长连接的客户感知和业务感知。从一次性的收入到持续性的反复收入。“这些商业模式变化在各个行业会发生巨大的冲击,传统企业可以借此实现转型,将诞生很多新型的企业。”王志飏说。
这其实就是AIoT带来的业务边界乃至产业生态的拓展和创新。从以往的“产品中心”转向“场景中心”,随着连接能力进一步深化,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企业也发生了更为深度的互联,会让很多产业的边界发生融合。很多原来处于一个领域的企业有机会将业务拓展到以往不会涉及的新领域,并且任何一个方向都可能会有很多创新的机遇。很多产业的天花板也由此可以被打破。
AIoT生态底层技术迎发展快车道
不过,要让AIoT成为一把“趁手的工具”并走向广泛且成熟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径要走,这其中更离不开从传感器、芯片等核心器件,到工业信息系统的垂直集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随着万物智联逐渐成为现实,技术的进化与应用将对信息的感知、数据的传输、处理与认知的深度融合提出更高的要求。
过去的20年,从过去的无线通信开始,支撑产业创新发展背后的三条技术线基本上是连接技术(IT)、计算技术(CT)和认知技术(OT)的重大的创新变革。值得关注的是,如今IT、CT和OT这项技术的发展正趋于融合,也将成为推动未来新一轮产业创新的技术拐点。
邹卓对此指出,随着万物智联逐渐成为现实,技术的进化与应用将对信息的感知、数据的传输、处理与认知的深度融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其中的一大核心是,更高能效、低成本的智能感知与处理,这对于AIoT的规模化应用至关重要。“万物智联的本质是机器对于物理世界的智能化感知。”邹卓说。
物联网芯片也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而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并且延伸出更多的创新发展。比如,邹卓和他的团队正在与新氦类脑合作,开展面向AIoT的类脑芯片与神经拟态系统研究。“生物是效率很高的计算系统。”邹卓对集微网指出,借助类脑技术大规模并行、事件驱动、实时环境交互、感算存紧密耦合协同等特点,开发能够如人脑般感知、传递、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智能芯片与系统,有望突破摩尔定律以及冯诺依曼架构的瓶颈,提升AIoT节点的智能化程度,同时提高集成度、降低能耗。
此外,无线传输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基础技术因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一直在持续地演进和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无线传输协议和标准。同时无线传输芯片的市场也随之不断扩大。
据研究机构TSR的数据预测,2020年蓝牙芯片的出货量将达到55亿颗,其中与物联网相关应用的蓝牙芯片的出货预计将达到29亿颗。物联网相关应用主要以除手机和电脑以为的外置设备为主,包括耳机、遥控、手环和键盘鼠标等。
除了蓝牙,另一个主要的无线传输协议是Wi-Fi。张鹏飞指出,Wi-Fi在无线局域网的应用中几乎拥有垄断地位,因此Wi-Fi在物联网应用中也同样不可或缺。据统计,高达80%的移动终端和办公终端的数据流量是通过Wi-Fi实现的。根据TSR数据,2020年全球市场Wi-Fi芯片总出货量将达到33亿颗。
不难预见,随着芯片技术以及AI等算法算力的持续迭代,将不断释放物联网的无穷潜力,开启AIoT应用层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