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解锁新姿势:心动不如“唇动”


来源:物联传媒   时间:2021-07-08 17:46:30


“叮!”收到一条消息通知。

推送内容为“华为公开「唇动解锁」新专利”,点击马上查看。

点击查看大图

华为公开智能设备解锁新方式——“唇动解锁”,根据专利描述应该是根据唇形以及说话时唇部肌肉动作进行识别,根据专利显示应该是先保存用户的首次唇动图像,获取第一唇动特征,接着再匹配第二唇动特征是否吻合来解锁。

这是继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后又一新的手机解锁方式,虽然距离专利应用到现实至少还需要两三年时间,但未来可以对着手机说“芝麻开锁”就能实现解锁。

密码识别与生物识别

目前市场上的解锁方式主要是密码识别和生物识别解锁,而密码识别是最原始的保护设置,但由于密码存在被盗以及容易被遗忘的特性,在生物识别解锁方式出现后,很快就在手机锁屏应用领域上成为了备用解锁方式。

手机解锁历经从一开始按键输密码,到滑盖开锁,触屏滑动开锁,再到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开锁。从2011年4月摩托罗拉Atrix 4G【ME860】使用滑动式扫描指纹,接着2013年9月苹果iphone 5s首次使用TouchID指纹识别技术,到现在指纹识别成为手机解锁的主流。

但本次华为公开的设备解锁专利,摘要上写到“具有灵活性、抗遗忘性、抗抄袭性和可修改性”,具有生物识别的“抗遗忘性”与“抗抄袭性”,同时还有像密码识别的可修改性,这里融合了两种技术。

前面说到唇动解锁是先收获第一特征图像,再匹配第二图像特征进行解锁,这里匹配就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物识别唇形唇部特征,一种是密码识别是否在读“芝麻解锁”。

生物识别具有唯一性,但现在手机解锁方式还是要以输入密码为基础解锁方式,比如添加指纹需要输入密码或者定期需要输入一次密码,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在生物识别“失灵”时,密码识别是打破唯一的备用方式。而唇动解锁方式则直接融合两种技术,即便用户忘记密码,也可以解锁。

生物识别的应用

生物识别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具有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遗传性或终身不变等特点。当下,指纹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已广泛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当中。

数据显示,生物识别产业在2017-2018年,市场增速最快,2019年全球生物识别行业规模已经达到200亿美元,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在生物识别技术结构市场中,指纹识别占比58%排名第一,其次是人脸识别占比18%,虹膜识别占比7%等等。

虹膜识别的安全性比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更高,同时在技术上要求也更高更繁杂,便捷性上不如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这也是它普及度不高的原因。

近些年发展得比较快的是指纹识别与人脸识别,其应用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场景随处可见。 而2020年疫情推动无接触交互概念,更是助力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发展。

例如,今年北京高考实现“刷脸”进考场,人脸识别系统严把入口关,构建庞大的考生生物特征库保障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考试身份验证工作;多米尼克生物识别护照将持有人的个人信息(包括生物特征面部、指纹和虹膜数据等)存储在嵌入的微型芯片中,做到签证唯一性;我国多地智慧城市(长沙、河南等)也纷纷把人脸识别门禁应用在老旧社区,打造安全智慧城……

生物识别的应用多地开花,但也正是信息唯一性存在一旦被获取即终身泄露个人信息的巨大安全隐患,导致生物识别在应用推广上遇到了阻碍。

前有大闹阻止小区安装人脸识别把关,后有为保护个人信息而戴头盔去售楼处看房,许多信息泄露的事件让用户对这门科技产生了抵制心理。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不是一条独立的数据链,它关联着家庭与公司甚至是朋友的部分信息,其隐私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6月1日,我国《广东省社会信用条例》明确禁止商家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病史、生物识别信息。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与科技发展前行。

总结

现在除了热门的指纹识别与人脸识别,其他生物识别技术也逐渐尝试崭露头角,在未来,生物识别技术会产生更大的飞跃,“唇动”识别只是融合技术的一个开始,科技探索永不止步。

参考资料:

中国信通院&百度-人脸识别技术在App应用中的隐私安全研究报告

南方都市报-华为的唇动解锁专利,和传统生物识别有何不同?可修改是关键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中国移动也要来芯片市场分一杯羹了? 中国移动也要来芯片市场分一杯羹了?

精彩推荐

产业新闻

5G云计算齐发力,云电脑的春天到了吗? 5G云计算齐发力,云电脑的春天到了吗?

热门推荐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