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2G退网的消息在国内一直引起热议。尤其是在5G、6G的快速发展趋势之下,退网恐怕已成为必然。在去年底,英国就曾宣布将于 2033 年前逐步淘汰 2G 和 3G 移动网络,为 5G 和 6G 让路。
作为曾经应用广泛的2G网络,为何到了被逼退出历史舞台的地步了呢?
首先,从隐私保护的角度看,2G已不再安全。
鉴于2G网络的基础技术早已不再更新,加之2G网络的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讯信号加密级别很弱,这使得黑客可以轻易地获取2G网络拨打的电话或发出的短信,从而出现隐私泄露的问题。并且,黑客窃听和伪基站诈骗等行为就算发生了,对2G网络的安全问题也很难进行解决。
其次,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2G已不再经济。
尽管2G的维护成本较低,但是由于2G用户越来越少,运营商依然面临着运维成本高收益低的情况。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让有限的网络资源的空间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在5G、6G快速推进建设的背景下,逐步清退 2G网络占用的频谱能大大提高频率利用率,2G退市后的800MHz—900MHz的黄金频段,可以补充划分并合理应用到4G/5G上,提供重要的频谱资源。
最后,从技术迭代的角度看,2G的替代品已经出现。
自2017年起,工信部就曾多次发文推动包括NB-IoT、Cat.1等在内的物联网产业不断发展。2020年5月,工信部就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其首次以公开发文形式正式提出2G/3G要迁移转网,明确中低速物联网应用要向NB-IoT和Cat.1网络迁移。
《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节选
相较于2G,NB-IoT技术虽然不具备语音通话功能,移动性也比不上2G,但是NB-IoT具有的低功耗、广覆盖、低成本的优势,相比2G技术更适合对移动性及时延要求不高、数据量小、对低功耗有要求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在低速物联网市场NB-IoT技术可取代2G技术完成。例如我们熟悉的水表、燃气表、共享单车、门锁等,均可利用NB-IoT技术来实现,在智能抄表、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作为另一项替代技术Cat.1(又称4G Cat.1),其功能则比NB-IoT要更强大。
除了具备NB-IoT所欠缺的语音通话和移动性功能外,相较于NB-IoT,Cat.1具备一定速率、时延方面的优势,拥有毫秒级传输时延,还支持100KM/H以上的移动速度。在共享终端、金融支付、工业控制、智能POC等应用场景得到了广泛应用。尽管Cat.1比2G在成本上会稍稍高出一些,但是与其强大的功能相比,成本并未给其造成太大影响。
2G退网成必然,仅存的2G运营商中国移动该何去何从?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用户13.99亿户,全年净增2.64亿户,其中应用于智慧公共事业、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的终端用户占比分别达22.4%、18.1%、15.6%。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用户量第一的通信运营商,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仍在运营2G网络的运营商,中国移动拥有的2G网络覆盖广,且还存有数量庞大的2G物联网用户。面对2G的退网大潮,中国移动也终于开始了自己的退网计划。
自2020年起,中国移动就开始了在物联网中低速市场对NB-IoT和Cat.1物联网业务的布局,同时要求自2020年底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并通过多项配套政策引导客户新增业务由2G向NB-IoT /Cat.1迁移。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移动在2021年9月出台《数智乡村振兴计划》白皮书,在有序开展乡镇、农村地区5G网络建设基础上,持续完善乡村地区物联网覆盖,按需建设NB-loT基站。
《数智乡村振兴计划》白皮书
今年初,中国移动也表示,在确保公司网络优势和用户业务体验的前提下,公司将在“十四五”期间分阶段、分频段有序推进2G网络退网。尤其是在2G用户的集中地,中国移动在农村地区积极引导2G用户迁移,力争“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农村2G用户的升级。
中国移动2022年3月起将限制新客户2G新增业务
结尾
随着国内最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也已开始投入NB-IoT 和Cat.1的怀抱,相信未来以NB-IoT 和Cat.1为代表的国内中低速物联网产业将更加迅猛发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