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软放出了多个招聘职位,本来以为只是一次稀松平常的招聘,但是很快就有人发现了此次招聘与往常的不同,微软在招聘职位中新增了 SoC 架构总监,职位介绍为负责定义 Surface 设备中的 SoC 特性及功能。
什么是 SoC?SoC 又称系统级芯片,一般指由多个模块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芯片,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处理器。所以,当一家公司开始招聘 SoC 架构总监的时候,基本上就意味着他们正在考虑或是已经开始了自研 SoC 芯片的计划。
在微软贴出招聘职位后,不少专家都认为这是微软打算自研处理器的信号,作为市值仅次于苹果的科技企业,微软如果决定自研处理器的话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而且,微软很有可能也会选择 ARM 芯片作为入手点,而作为全球最大的 PC 操作系统公司,微软一旦开始全面进入 ARM 生态,那么将会是 x86 架构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受此消息影响,英特尔股价大跌 6.3%,市值直接蒸发 130.77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850 亿元),不少人都认为微软自研芯片的开始将宣告持续多年的“Wintel”联盟已经走到了尽头,对于正与 AMD 激战的英特尔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一个 SoC 架构总监的职位招聘还不能说明微软已经开始了自研处理器的计划,但是仅仅是释放出来的信号,对于英特尔来说都是一个坏消息。而且,微软自研处理器的可能性其实并不低,如今的芯片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积累了一大批有着丰富经验的芯片工程师,只要资金充裕甚至可以直接买来一个设计团队。
对于微软来说,资金和团队其实都不是问题,能够阻挡他们自研处理器的唯一障碍可能就是“时机未到”。而在苹果 M1 获得成功,ARM 架构开始猛攻 x86 架构的市场,微软所等待的时机也许即将到来。
苹果用 M1 处理器证明了 ARM 架构的处理器能够在实现高性能的情况下还保持低功耗的优势,在功耗相近的前提下性能更是远超 x86 架构的处理器,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设备的续航时间,而且还能够大幅度削减散热模组的体积,让设备更便携。
而且,从性能角度来说,M1 芯片也足以满足大多数 Surface 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对于微软来说,一颗与 M1 芯片类似的 ARM 芯片,将会让 Surface 成为最佳的移动办公设备之一。
实际上,微软一直都有意向将 ARM 芯片培养为下一代移动设备的核心,只不过在此之前的尝试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微软显然没有放弃这个目标,特别是在 Surface 系列产品线上,ARM 架构处理器比传统的 x86 架构处理器有着众多的优势,仅此一点就足以让微软看重 ARM。
而且,对于微软来说,英特尔的处理器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在锐龙处理器推出之前,英特尔迭代更新的处理器在性能上几乎没有明显的升级,制程限制所带来的功耗问题也一直困扰着 Surface 的设计师。
而在锐龙处理器横空出世之后,英特尔虽然加快了旗下处理器的升级迭代速度,但是整体来说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低功率处理器的功耗及性能方面依然没有给出一个好的结果。实际上,受限于制程和架构,英特尔下一代处理器虽然拥有出色的性能且采用大小核设计,其功耗也超过了 Surface 这样的移动设备所能够承受的上限。
另外,英特尔的低压处理器成本并不低,随着微软的 Surface 产品线越发丰富,想要压下成本且保证设备的性能,自研处理器也是最好的方法。所以从各个角度来看,微软决定自研处理器的可能性都很高,不管是从利润角度出发还是从设备使用体验角度出发,微软似乎都有理由这么做。
在微软之前许多科技企业都陆续公布了各自的自研处理器计划,比如谷歌就被曝光将在 Chromebook 笔记本和 Pixel 平板上采用自研处理器,亚马逊为自己的数据中心自研了新一代的 ARM 芯片,如今已经迭代更新至第二代。
有意思的是,亚马逊选择自研芯片的契机也是为了降低对英特尔服务器芯片的依赖,而且亚马逊认为英特尔的服务器芯片不管是性能还是架构,都已经与时代有所脱节,功耗更低、架构更强大的 ARM 芯片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当然,对于美国企业来说他们自研处理器有着天生的优势,一是硅谷等地区拥有大量的相关人才,二是作为半导体技术最强的国家,美国拥有完整的芯片设计产业链以及大量的专利。
而且,台积电成熟的代工机制也大幅度降低了自研处理器的门槛,不管是苹果还是 AMD,如今都已经走上了自主设计,台积电代工的研产分离模式,好处是不需要承担晶圆厂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同时大幅度降低工艺研发上的投入。
坏处呢?自然就是需要分润一部分利润给台积电,但是对于拥有丰富产品线的科技企业来说,代工费用实际上远低于采购成品芯片的成本。以苹果的 A14 系列芯片为例,成本约在 40 美元左右,而高通的 X55 基带供货价则几乎是 A14 芯片的两倍。
此外,自研处理器还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对处理器进行定制,让处理器更好的兼顾旗下产品硬件和软件系统,带来更稳定的使用体验。实际上,有媒体分析了 Windows 10 的系统报错文件后发现,用户遇到的严重报错问题中有不少都与处理器的驱动有关。
这样的问题其实一直很难避免,一方面是处理器制造商与系统制造商(微软)之间的沟通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处理器制造商还要兼顾其它系统平台的使用,无法针对单一系统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
不过,如果说美国企业自研芯片是为了降低芯片成本以及更好的服务自己的产品生态,那么中国企业的自研处理器除了以上几个目标外,更多的是为了摆脱被卡脖子的风险。在华为事件之后,国内不少企业都逐渐开始了自研芯片的计划,比如 OPPO 就在推动自研 ISP 芯片的计划,并且已经成功流片,将在下一代旗舰产品上使用。
而且,过去的处理器主要集中在 x86 架构上,而 x86 架构的专利则基本都在 AMD 和英特尔手上,两大厂商牢牢把持着高性能处理器的市场,阻止其它的企业进入。但是在 ARM 架构异军突起,并且凭借移动设备浪潮超越 PC 市场的份额后,ARM 的开放式架构协议就引起了许多企业的关注。
利用 ARM 的开放式架构,所有企业都有机会设计自己的芯片,而且不需要担心专利受限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ARM 处理器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台积电的先进制程和新一代架构的帮助下也拥有了挑战 x86 的能力,所以,近几年我们才能够见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自研处理器的道路。
对于 x86 阵营来说,ARM 阵营的壮大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声势浩大的 ARM 阵营正在发起全方位的攻势,未来的 x86 阵营如果不能做出改变,很有可能会因此被取代。当然,如今谈论这些还为时尚早,但是对于英特尔来说,如果下一代的处理器不能获得认可,败退的一天并不会遥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