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围绕智能制造等,重点培养先进设计、关键制造工艺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


来源:IT之家   时间:2021-08-26 08:05:32


8 月 25 日消息工信部于 8 月 24 日发布“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 2398 号(工交邮电类 466 号)提案答复的函”。

获悉,工信部提出,支持高校加大传统制造业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加快多学科前沿技术交叉融合,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投入,推动工艺基础数据库建设共享等措施建议,对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一、加快制造业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强化高素质人才供给

一是组织开展产业人才需求预测。落实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发布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和航空航天装备等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为高校布局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二是加强制造业领域专业建设指导。成立新一届高等学校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作为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依据。三是加大制造业领域专业设置。鼓励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加大制造业相关专业设置。截至目前,全国共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材料类本科专业点 1307 个,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等机械类本科专业点 2599 个。四是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

下一步,工信部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持续优化机械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老工科制造业相关本科专业结构,按照专业建设“小逻辑”服从国家发展“大逻辑”的要求,加快构建自主性、灵活性与规范性、稳定性协调一致的专业设置管理体系,指导高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二是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等制造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推动专业升级改造。三是强化机械工程类、电子信息类、材料化工类等“两个强国”战略特色主干学科建设。鼓励高校统筹推进“学科、人才、科研、平台”四位一体发展,逐步优化与学科专业体系相适配的机构设置,完善学科评价体系,建立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制度,健全资源汇聚和配置机制。四是继续深入开展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引导高校科学设置学科专业、合理确定培养规模结构。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是支持部分高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立紧缺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专项,实施校企联合培养,解决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问题。二是以应用型高校为重点,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三是首批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12 所高校前瞻布局了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探索专业学科实质性复合交叉合作规律,推动专业学科交叉融合。四是聚焦国家软件产业发展重点,加快在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加大软件人才培养力度。五是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28 所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在北京大学等 8 所高校布局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加快培养集成电路领域专业人才。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指导校企双方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鼓励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推动制造业企业与应用型本科高校探索共建共管制造类专业二级学院(系)。加快现代产业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等特色学院建设。二是鼓励高校注重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围绕研发设计、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技术服务、品牌建设等领域发展需求,加快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三是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能力。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工科学生实习制度,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围绕产业基础领域、智能制造等,重点培养先进设计、关键制造工艺、材料、数字化建模与仿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四是依托相关学校、行业企业,建设一批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对重点行业、关键环节、高端产品制造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专项培训。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培育一批高水平制造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三、大力推进创新突破,增强基础领域创新能力

一是围绕整机对基础产品、工艺的重大需求,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联合创新,一批重要基础产品和核心技术取得产业化工程化突破。在一些重点领域,部分关键基础产品和核心技术成功填补国内空白。二是对取得工程化突破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机器人减速器等重点基础产品,由第三方专业机构牵头,利用市场化机制,组织生产、应用、融资等合作对接,推进产业链协作,强化供需对接,建立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产业链一体化协同新模式。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大力组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引导支持地方、企业、科研机构等围绕基础领域薄弱环节,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加大基础研发投入,集中资源突破一批需求迫切、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的基础产品和技术,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短板瓶颈。二是鼓励整机基础实现互动耦合发展新模式。继续组织实施“一条龙”应用示范,推动整机和基础开展联合攻关,在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开发和产业化、先进工艺开发、公共试验平台建设、批量生产、应用示范推广等方面,强化协同配合,促进产业链互融互动整体提升。

四、积极推进产业基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支撑能力

一是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在动力电池、增材制造、集成电路等重点基础领域,采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支持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联合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二是强化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等产业技术基础领域,支持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为企业研发与技术创新提供诊断、试验、改进、验证的服务能力。三是建设一批重大试验验证平台。结合重大工程实施,建设工业互联网测试床等试验验证设施,布局建设若干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测试评价、资源共享平台。

下一步将继续加快健全产业基础支撑体系,依托各类产业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试验测试、工艺数据库等平台建设,着力提升试验验证、计量检测、认证认可、成果转化等支撑和服务能力,鼓励企业依托高等院校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不断推进重点产业技术资源整合配置和开放协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谷歌旗下无人机送货业务累计交付突破 10 万个包裹 谷歌旗下无人机送货业务累计交付突破 10 万个包裹

精彩推荐

产业新闻

CIRP 报告:iPhone 用户最爱买的其它苹果设备是 iPad 和 Apple Watch CIRP 报告:iPhone 用户最爱买的其它苹果设备是 iPad 和 Apple Watch

热门推荐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