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C114 旗下《光通信观察》此前的报道,5G 时代到来,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 5G 前传技术标准:中国移动的 Open-WDM/MWDM,中国电信的 LWDM,中国联通的 G.metro/DWDM 方案。
其中,中国移动在产业界号召力最强,每当中国移动研究院专家公开演讲 5G 前传规划,会场堪称“万人空巷”,人人翘首以望。
不过,从 2020 年到今年上半年,一年多来,三大运营商的 5G 前传集采,都没有在市场层面开启大规模采购创新方案。走得最快的中国移动,也是一直规模采购传统的无源波分 CWDM,今年开始采购半有源 CWDM。至于半有源 MWDM,仅仅给了“安慰奖”,采购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是否意味着,三大运营商的 5G 前传创新方案,走不出实验室了?不一定。
目前来看,三大运营商没有大规模采购新方案,主要出于成本的考量。技术侧还在逐渐成熟、完善的过程中,成本相比传统无源波分方案没有优势。尤其是中国移动最近一次 5G 前传集采 —— 上海移动 2021 年无源波分设备公开招标,厂商报价极为接近,这意味着无源波分的成本已经探底。
今年上半年 5G 建设进度有所放缓,三大运营商的 5G 前传创新方案更难得到采购机会。不过,三大运营商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推进相关工作。《光通信观察》整理了三大运营商在公开场合透露的最新动向。
中国移动:在“5G 双千兆技术与应用线上研讨会”上,中国移动专家介绍,半有源 MWDM 产业链迅速成熟。标准方面,中国移动联合华为、中兴、烽火、信通院等合作伙伴主导在 ITU-T 完成 G. owdm 标准立项。测试方面,完成 3 省、8 家设备、3 家控制器的现网试点测试,主要参测设备功能性能完善,支持异厂家光模块、设备及控制器互通,已具备规模商用能力和成熟开放性。
参与半有源 MWDM 产品研发的厂商,已经由 2019 年的 3 家扩展到目前的 38 家,打造出涵盖芯片、模块、设备、 管控系统的全产业链。核心产业“光芯片 + 光模块”已具备量产能力,实现 25G MWDM 光芯片国产化自主可控。
中国电信:在中国光网络大会上,中国电信专家指出,LWDM 技术项目的启动相对较晚,一些激光器当时并不成熟,感谢产业链的大力支持,让 LWDM 在 5G 前传占有一席之地。目前,LWDM 系列标准已经立项和发布,国际方面去年也立项,针对波长方案正在进行讨论中,得到一些国外专家的认可。中国电信做了一些工作,未来很有希望把波长方案写进标准。无源 LWDM 技术已成熟,20 多家企业具备光模块量产能力,半有源设备管控处在开发和测试阶段。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中心总监王光全近日获得 2021 年“中国联通工匠”荣誉称号,其中一项贡献就是“2018 年 ITU-T 发布王光全牵头制定的 G.698.4 标准,2021 年集团明确规模集采 G.metro 系统。”
从动向可以看出,尽管没有实质性的规模集采,三大运营商仍在努力推进自家的 5G 前传标准。下半年,我们还需要观察,运营商是否有足够的诚意,在集采中纳入相关前传创新方案。规模商用,是技术竞争力得到认可的终极体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