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的智慧社区


来源:物联传媒   时间:2020-10-23 17:46:03


如果你在公路两旁看到一排树结满了李子,却无人上前采摘,不用尝就能知道这李子肯定很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道旁苦李”。

古人几千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在现世,于各行各业皆适用。

在宇视总裁张鹏国看来,有一业务,横跨多领域,很少有公司全身而退,是绝对的顶级苦李,它叫“智慧社区”。

从AI来了,云来了,5G 来了,每次技术的突破,都陆续引入一批尝鲜者和振臂高呼“社区即将被颠覆”的乐观派。

雷锋网《AI掘金志》曾讨论过智慧灯杆的近况《被低估的灯杆》。智慧灯杆未来的长安之花无人质疑,但落地的星光一直埋没在其他产业一次次突破的浪潮里。

智慧社区 7 年,社区没地震,智慧的星光也没能如野火燎全国万千社区的原。皆因这些看起来大而美的行业,内里充斥着不为人知的杂、碎和苦。

一群人的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社区作为人的核心聚集地,某个角度它是幸运的:有众多追求者趋之若鹜。

围猎者以物业公司、地产公司、互联网厂商、科技公司等利益相关体为首,牵涉面广,流派众多,同时几年来在主导权上明争暗斗。

不同于其他门派闻风而来,地产公司是当之无愧的地主豪强。

人口红利渐失,政府调控加强,地产降温趋冷。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到青铜时代,传统地产商想要寻找新出路,科技这条路必须走。

是自救也是利益驱动,“智慧社区”对楼盘单价的提升之利,使得其成为了地产公司开发新楼盘时争相植入的概念,不少地产巨头以此主打“差异化营销”。

就社区资源而言,主导智慧社区,地产商合适不过。而且,拥有物业业务的地产商更能轻松通过物业管理模式切入智慧社区领域。房企想要活得好,拐个弯后最近的,就是智慧社区。

勤勤恳恳的管家物业公司,其实是这场风暴中的核心人物,它们对社区上下最熟悉。

中国 11 万物业公司中,一类是地产背景,一类是纯市场化。有地产背景的随着标签化后,在资本市场可以得到更多青睐,直接反馈就是高估值。纯市场化的物业公司则是为了降本增效,提高客户满意度,追求品牌价值和经济价值。

物业公司是最贴近社区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各方力量进入智慧社区不可忽略的一环。

新晋士大夫互联网公司,没有武功绝学,但满腹才学,擅长融会贯通,“无中生有”。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智慧社区是一个非常大、非常接地气、能够触达 C 端的应用场景。互联网大军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社区场景下,O2O 的确是最后 1.5 公里。互联网公司复刻经典的“自下而上”模式,从电商、服务和社交三个方面切入,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提供一个又一个社区生活 O2O 平台。

这些服务商杀入社区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流量,实现营销价值最大化,商业变现。不过,他们也愿意投入一部分来改造社区,让社区的流量进入到它的业务版图中。

但互联网巨头们野心更大。以腾讯为例,它的终极设想是希望提供底层技术和平台,整合所有社区,建立全国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武艺高强的科技公司,掌握着搅动江湖的武功秘籍:技术实力。

一类是功底深厚安防科技企业。一来,社区安全是它们的主航道业务;二来,智慧社区外有安全需求内还有智能家居需求,而各安防企业旗下智能家居品牌也在不断壮大。

更重要的是,AI 落地以来,在场景与技术的融合上,没有人比安防领域做得更好。在他们看来,智慧社区是他们早晚要纳入的囊中之物。

一类是异军突起的 CV 科技公司,它们具备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等中的一项或多项底层技术,提供应用软件开发和硬件设备生产。

比如小米,以手机为核心起家,逐渐发展成品类众多、体系丰富的家居生态链。室内智能家居已经占据一席之地,正以小见大,顺势外扩智能社区,进入更大的世界。

居有「千千结」

这么多有钱有颜有实力和手段的发力者,怎么还拿不下一个小社区?

这最后 1.5 公里,看似近在咫尺,却易守难攻。

作为智慧城市的 mini 版,规模虽相对更小,但工程量并不 mini,且结构冗杂。

智慧社区建设是系统工程,除了技术上内容繁多,涉及 IoT、AI、大数据等等软硬件统筹,系统架构的专业性和复杂度都较高。另外,还需要协调各方利益,跨多个政府部门、社区协作。

从家庭到公共区域,从网络硬件到软件服务,经历了建设的漫长周期后,还无法阻挡社区的智能设备更新换代,这都需要强资本做后盾。

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成本高,人力物力财力耗费严重。小型技术商无力应对,大型集成商又不愿精耕,一波厂商被劝退。

再者,即使头部公司众多,依然缺乏一个主导者。

皆因系统性强,集成度高。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司能够把所有的设备、所有的场景与服务串接起来。

首先要懂物业场景;其次是必须要有全套的技术方案,形形色色物联设备和特殊的业务应用软件,好的方案必须软硬兼通;再者还需要强有力的资本和资源支持;另外,还需要良好的运营能力,玩转社区服务;最后是方案有足够高的性价比,便于买单者选型。

要说场景,没有人比物业更懂,但除几家地产物业外,大多数物业公司属于缺钱的状态。低廉的物业费用不足以支撑起高昂的改造与投资。且由于物业偏向劳动密集型市场,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也远未达标。

要说技术实力,科技公司硬件游刃有余,互联网公司软件一流,但在物业场景排位赛,很多互联网和科技公司惨遭淘汰。

要说资本和资源,地产公司除了资金雄厚,还有品牌优势,部分头部更是有专业的物业能力。但智能硬件、平台研发和平台运营能力先天不足,不善运营导致其智能物业管理低频、非刚需。

纵有诸如碧桂园服务的公司花了数亿的资金“补充弹药库”,也无法短期内砸出来一个巨大无比的“理想国”。

要说服务,互联网公司具备专业的运营能力,商业模式可行,但获取用户的成本较高,黏度主要靠活动和补贴来进行。更重要的是,没有社区终端的支持,又缺乏硬件和物业管理能力,犹如被捆绑住手脚,难以落地。

于是,孵化不出绝对的巨头,也无法产生一个核心主导者。

除了企业们的自身局限,技术标准的统一是原始的壁垒。

在AI、云和数据的狂飙突进中,相关技术已经不是智慧社区的壁垒。

拥有天然优势的地产、部分智能硬件厂商,更青睐于智能家居。互联网厂商、安防厂商、ICT 厂商,在社区公共区域缠斗。居室之外的门禁、监控设备、无线连接等竞争环境极为复杂,大家各自为营、自创生态。

目前相关软、硬件产品仍无法做到相互兼容,形成有效的数据集成分析,从而限制了各智能产品的协同发展。标准化建设难以前行。

底层技术“百花齐放”,上层服务生态难整合。

技术标准的桎梏也限制了服务和生态。各方在软硬件应用、服务提供等方面存在标准不一、各自为政现象,导致智慧社区建设生态分散,服务无法被有效整合。同时,服务及运营场景的覆盖过于单一,无法高效且全面的提升社区生活品质。

每个头部都想建立自己的生态圈,无法统筹,生态发展参差不齐。

客观无奈也好,主观意志也罢,智慧社区普遍浮于表面,难以深入。

缺少对人、屋、事相关数据的真实化和细致化采集和分析处理,目前只是一味的堆砌服务,并非真正是按需配置而是按全配置。居民需求只能被有限满足,真正的一站式服务,还远未达标。

另外,一些垂直的社区运营公司和 IoT 企业想要进入,却囿于各方关系难以打通,难以施展手脚。物业公司在这其间会扮演“管道”角色,收“进场费”,让有志于改善社区的企业打了退堂鼓。

众多鱼贯而入的玩家只看到了万亿的市场潜力,却没看到万倍的市场阻力,疾驰而入才发现,这一桌美食,心有余而力不足。

进入之前有多发力,进入后就有多乏力。智慧社区的任督二脉,难以打通。

识时务,共俊杰

经过 7 年乱斗,市场回归冷静和理性,这个过去几年被高高拉起的弓,被与会者放下,沉下心复盘反思。

在众多的力量面前,博弈不可避免,而这种博弈不仅仅是资本、资源与实力的较量。

智慧社区的复杂在于,它既是一个需要贯通众多部门,为社区提供管理硬件及系统,也是需要切身考虑用户,为其提供综合服务的市场。

其牵涉关系复杂、环节多,需求庞杂、细拢,兼具资本、资源、技术与服务能力,愿意深耕的少之又少。

单靠一个维度无法真正立足,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单靠双拳打天下。也因此,深感危机的公司都开始醒悟,头部主体们已经从单打独斗变为产业链上下游参与,互利共赢。

市场格局已经逐渐从零星的竞争转变为合力攻寨。

去年岁末,万科子公司与海康成立了一家名叫万御安防的科技服务公司。万科此举意图借由海康的软硬件能力,加码智慧物业赛道,发力智慧社区。

去年十月,绿城中国与大华在杭州顺利牵手,双方聚焦安防监控平台、自有品牌培育,签订系列战略合作协议。

万科联姻海康,绿城牵手大华。地产与科技,在同一个目的驱动下走到了一起。

这一尝试如若成功,优势互补下,凭借 AI 全栈方案,他们将打造出一套智慧物业行之有效的操作系统,进而引领新一轮智能社区革命。

他们可将整个的社区安防硬件和智能家居打通,用统一的物业管理平台进行串联,快速获取中小型物业的合作。通过安防硬件全面覆盖小区,获取用户能力极强,且用户黏性极高。同时对获得的用户进行精准的社区广告,社区电商和各类生活服务等。

腾讯也与头部物业公司合作,比如,碧桂园借助腾讯云、AI、大数据、安全体系及开放能力,打造一套基于视频监控的智能安防监控云平台体系。

行至今日,选择扎根于此的玩家们,切实寻找变革之法,也意识到合作借力,比硬抗更划算。

围墙内外

如果说过去几年,期待中的智慧社区没有爆发,驶入这片区的玩家们,还在经历爆发前漫长的阵痛。那么在地产经济、政府治理逻辑变化、疫后重建的当下,各入局者将在阵痛中寻找突破口。

前两年智慧社区的概念,主要是楼宇对讲、门禁闸道和社区 APP。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在智慧停车、智慧安保、智慧物业等细分领域深入挖掘。

根据智研咨询统计,国内智慧社区规模 2018 年市场规模达 3920 亿,智能家居与视频监控设备占比分别为 23.5%、11.2%,该机构预计伴随 5G 通信技术的推广,智慧社区的发展望更上台阶,至 2020 年有望超 5000 亿元。

如果能打通了社区内的人、车、物等细小单元,再将这些多维数据汇入、整合、分析,社区之间形成规模化的城市级连接,这将成为智慧城市运行的有力数据支撑。

有人因重重阻挠退场,有人因市场判断依然坚持。

纵观现今成功在某些领域攻城拔寨的佼佼者,大多在打通了某个关键节点,一举成为行业的领军者。技术、行业的某个转折点,正是这些不认命的、不服输的从业者一步一步搭起来的台阶。

无论这些尝试成功与否,能将社区 AI 化推进多少,这一座座社区孤岛,依然在等待深耕不辍的人

成功的那一天。这一次,社区这一堵围墙,坚守下来的玩家们聚成团合力攻围,更加坚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腾讯微信支付支持全量商家小程序场景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功能 腾讯微信支付支持全量商家小程序场景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功能

精彩推荐

产业新闻

苹果发言人:富士康印度工厂进入试用期,将派遣独立审计师进行额外评估 苹果发言人:富士康印度工厂进入试用期,将派遣独立审计师进行额外评估

热门推荐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