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发布2020年7月通信业运行情况,截至7月底,三大运营商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68亿户,同比增长6.5%,比上年末净增1829万户。同时,三大通信运营商也相继公布了2020年7月业务数据公告。截至7月,中国移动固网宽带用户已近2亿户,而在5G套餐用户方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用户已超1.3亿。
1-7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实现固定通信业务收入2729亿元,同比增长11.5%;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和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分别为1339亿元和3694亿元,同比增长6.5%和3.4%。截至7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97亿户,同比增长0.4%,其中4G用户数为12.88亿户,同比增长3.4%;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68亿户,同比增长6.5%,比上年末净增1829万户。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5G用户超1.3亿
三大运营商上市公司发布的运营数据显示,2020年7月,在移动业务范畴,中国移动流失用户36.4万,中国联通新增用户2.6万,中国电信新增用户260万。
中国移动7月净增5G套餐客户数1385.8万户,截至2020年7月末,5G套餐客户数累计达8405.7万户。数据显示,当月,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9.46375亿户,较上个月减少36.4万户,全年累计减少390.2万户。这是中国移动今年连续第2次、全年第3次出现移动用户单月减少的情况,前两次分别是2月份和6月份。其中,中国移动4G客户数7月底达到7.63683亿户,当月净增396.5万户。
业内专家认为,移动用户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移动用户总量增长已经见顶;二是携号转网服务开通后,电信总体服务竞争激烈导致的用户迁移;三是受整体经济状况影响,很多用户弃用了第二卡槽。
中国电信移动7月份用户数净增260万户,移动用户数累计3.4607亿户,当月5G套餐用户净增1143万,5G套餐用户累计4927万户。另外,中国电信指出,公司推出5G服务后,将仅披露5G套餐用户数和移动用户数,不再披露4G用户数据。
中国联通7月份运营数据显示,4G用户本月净增165.9万户,累计到达2.62亿户。移动业务方面,中国联通移动出账用户7月净增2.6万户,累计达3.095亿户,移动出账用户本年累计净减892.1万户,其中,4G用户本年累计净增863.4万户。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联通依然没有披露5G用户数情况。即使不将中国联通的5G套餐用户纳入其中,仅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5G套餐用户总量已超1.3亿。
据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表示,“因为5G的用户统计方式不同很复杂,目前网路建设还比较少,联通要拥有网络之后再大规模推广,去年的5G终端是很贵的,联通认为现在是较好的推广时间。”他还透露,“自去年下半年主动调整移动用户的策略,加强5G公众用户大规模发展,预计下半年5G用户预计会大幅增长。”
整个1-7月期间,除了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增长了1050万用户之外,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都出现了下滑,其中中国移动流失用户390.2万,中国联通流失用户892.1万。中国电信成为了携号转网的获利者。而接下来,5G商用带来的市场机遇必然引发三大运营商间更加激烈的竞争。
中国移动固网宽带用户近2亿户
三大运营商上市公司发布的运营数据显示,2020年7月,在固网业务范畴,中国移动新增用户200.9万,中国电信新增用户63万,而中国联通流失用户22.9万。
截至7月底,有线宽带方面,中国移动有线客户总数达到1.99125亿户,当月净增客户数200.9万户。
中国电信有线宽带用户数净增63万户,有线宽带累计用户数1.5477亿户。固定电话业务方面,当月中国电信固定电话用户数净减25万户,固定电话累计用户数1.0885亿户。
固网业务方面,中国联通固网宽带用户7月净减22.9万户,累计达8564.9万户,固网宽带用户本年累计净增217.1万户;本地电话用户本月净减113.8万户,累计达5098.1万户,本地电话用户本年累计净减323.4万户。
据三大运营商此前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中国移动固网宽带收入363.68亿元,同比增10.6%;中国联通固网宽带收入218.74亿元,同比增5.9%;中国电信固网宽带收入353亿元,同比增0.5%。单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电信过去多年积累的固网宽带优势正在缩小,竞争压力越来也大。
而整个1-7月期间,中国移动新增固网用户1208.4万,占比约76%;中国联通新增固网用户217.1万,占比约14%;中国电信新增固网用户168万,占比约10%。
可以看到,在固网及其衍生融合业务上,中国移动的紧追猛赶收到的成效显著;而中国电信也在对宽带业务价值进行重塑;中国联通尽管已远远落后于移动和电信,但也强调聚焦家庭互联网市场,加快智慧家庭系列产品推广,促进宽带接入业务和其他业务共同增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