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的手机情缘
说起格力与手机的缘分,最早还要追溯到董明珠与雷军的"10亿赌局"。
2013年,雷军与董明珠在一次激辩中称五年内小米营业额将超过格力。如果超过的话,雷军希望董明珠能赔偿自己一元钱,董明珠回应称如果超过愿意赔10亿。最终在5年后的2018年,格力以总营收1981.2亿元击败小米1749亿元,董明珠赢得了赌局。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
虽然格力以微弱的优势赢得了赌局,但也完全可以看得出小米所打造的以手机为核心的生态链,成长潜力有多大。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关键,作为传统家电巨头,也需要进行突破。
所以,仅在与雷军的赌局不久之后,格力就自己搞起了手机。
一向高调的董小姐甚至放出了 "我做手机分分钟干掉小米"、"华为做到世界第一时格力能做到世界第二"、"格力手机卖5000万台还是1亿台都不是问题"等Flag。而事实上,格力手机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就在大家以为格力做手机已经成为历史的时候,近日,一则新闻又被流传开来。
在没有上市发布会以及官方宣传的情况下,12月7日,格力在其官方商城低调上架了手机新品——大松5G手机。据官方信息显示,该款手机有"曜夜星河"与"魅夜极光"两种配色,6+128GB版和8+256GB版两个版本,前者售价2699元,后者售价2999元。
图源/格力官方商城
不过让人尴尬的是,这两款手机的销量完全可以用"惨淡"二字形容。
据统计,大松5G手机在上市开卖第一天销量不足30台,三天之后,手机累计销量也不足300台……
为什么格力偏执于做手机?
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智能手机就是一个红海市场,每年智能手机的总出货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呈现一定的下滑趋势。根据IDC的数据,2019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3.7亿台 同比下滑7.5%
由此可见,仅仅是靠买手机去赚钱并不是一个好生意,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格力的决策层不可能不知道。
答案就是IoT
作为传统家电巨头,格力的主营业务——空调的想象空间越来越小,财报数据显示,格力在2019年的业绩增长已经停滞,而在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之下,走下了下滑。
格力电器财务数据
企业面临这样的困境肯定是要寻求新的出路,拓展新的业务,结合目前整体的行业趋势,家电企业往很多的智能设备业务方向突破是一个最流行的做法,格力也开始探索出路。
2019年底,格力对外展示了家电"一呼百应"智能家居全景蓝图,可通过格力语音空调,格力+App、物联手机、智能门锁、魔方精灵五大控制入口,实现格力所有大小家电产品的互通互联。甚至在规划中,格力还将打造智慧厨房、智慧卧室、智慧浴室、智慧书房等等。
此外,格力也有通过一些资本布局来进入物联网这条赛道。
在物联网业务中,尤其是针对家庭消费类领域,基础逻辑是:未来会有很多形态与功能不同的IoT设备,而要对这些设备进行集中的管理与控制,并且服务于个人消费者,就需要有一个设备扮演"枢纽"的角色,毫无疑问,手机是这个枢纽最佳的形态。
这也是为何格力对手机念念不断的根本原因。
在IoT这条赛道上,格力是掉队的“家电巨头”
纵观其他家的巨头,格力的竞争者们早就将目光转向了物联网。
智能家居成为了中国"家电三巨头"(格力、美的、海尔智家)的首选战略进化方向——海尔甚至把名字都改了。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比起格力,美的、海尔已加大了IoT业务的营收占比。而格力IoT所属的智能装备业务,仅占总营收的0.3%。
2020上半年格力、美的、海尔业绩分布图如下:
来源:亿欧网
"家电三巨头"的IoT战术不尽相同,海尔智家是其中热情最高的。
海尔智家打的是"差异化"战争,基于场景、生态优势推出一系列健康场景方案,使用户只需一次购买,便能获得覆盖饮食健康、睡眠健康、衣物健康等健康生活。
今年上半年,海尔智家物联网生态收入达到37.7亿元,同比大涨96%。
去年7月1日,经上交所核准,"青岛海尔"的股票简称变更为"海尔智家"。在外界看来,海尔改名的目的,是向外界释放自己全面进军物联网智慧家庭生态的重要信号。目前,家电板块正逐渐成为海尔智家为用户提供场景方案、生态服务的入口。
而在疫情中,格力的空调产品受限于小区封闭无法安装,对于董明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不是转型,而是尽快去售卖空调,挽救颓势。为缓解库存压力,曾坚称"绝不做直播带货"的董明珠,开始了全国巡回直播。
以传统思维做产品,总是会遇到天花板。在万物互联时代,企业只有不断突破边界,才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实际上对于传统白电企业而言,要想真正深扎IoT智能家居市场并非易事。在智慧家居场景中,娱乐属性普遍明显——智能音箱、手机的使用都是如此。这对于早已习惯了"功能化"的白电企业来说,是个待解的难题。
但即便如此,对于格力来说,这也是一条必须去走,并且需要尽快去走的道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